二十年守護 七裡海生態園唱響“詩經芳華”

荇菜
花藺
在寧河區七裡海濕地,佔地125.5畝的生態園正以“兩帶兩館三島四水”的獨特格局,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這裡匯聚了162種珍稀野生植物,成為京津冀生態修復的典范。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物種瀕危,到如今的生機盎然,七裡海生態園用20年的堅守,書寫著濕地保護的綠色篇章。
現年83歲的於增會,見証了七裡海濕地野生植物重現生機的過程。作為土生土長的寧河人,在受聘成為天津市七裡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顧問的20年間,這位老人始終在七裡海濕地保護的路上奔波勞碌。
興建七裡海生態園
“四五十年前,七裡海地區荒地比較多,溝棱埝梗、溪邊路旁,都有野生植物生長。沼生蔊菜、牽牛、旋覆花、紅蓼、鹽地鹼蓬等,一片一片地看上去就像個色彩繽紛的大花園,到處氤氳著野趣。”於增會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后,由於荒地不復存在,再加上噴施農藥、人為踐踏、牲畜啃食等因素,野生植物越來越少。天津市海洋局編印的《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調查與研究》一書,統計到2010年七裡海地區有野生植物153種,佔天津濱海地區165種的93%。從種數說不算少,但大多是零散分布,基本看不到像樣的群落,有些物種處於滅絕的邊緣。
野生植物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員。很多野生植物有著重要生態價值、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有些還是培育優良品種的基因植物。能不能建個生態園,把七裡海地區的野生植物保護起來呢?第一任七裡海管委會主任李桂福在向主管部門匯報工作時,提出了這個想法,得到市有關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
從2006年起,由國家發改委、市海洋局和寧河縣共同籌資1500萬元,開始在東海七裡海大道南側興建七裡海生態園,到2008年初基本建成。現在的生態園,總面積125.5畝。呈兩帶(兩條植物帶)、三島(三個小島)、四水(四片水面)格局。園內薈萃了七裡海地區野生植物近百種。對於各種植物,由七裡海濕地保護區管委會顧問劉萬軍協同設計部門,制作了標識牌,對其生態特征、生長習性和重要價值,做了標識和介紹。
為搜集野生植物費盡周折
生態園建成后,如何把散落在各地的野生植物搜集、種植在園內,是個大難題。於增會回憶說,從2008年起,七裡海管委會每年都投入不少人力做野生植物的搜集和種植工作,園中很多物種都是費了很大周折才搜集到的。
比如,荇菜的搜集。荇菜,人們又叫它野睡蓮,是一種有故事的水生植物。《詩經·關雎》說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位淑女採荇菜引起的故事。現在荇菜比較常見了,但在20年前,野外的湖塘極少見到。2008年,管委會開展七裡海野生植物普查,十幾個人歷時三個多月,幾乎跑遍了所有的湖塘港汊,就是不見野睡蓮的蹤影。后來,就在一次次尋覓、一次次失望中,不經意間竟給碰上了。移植到生態園后,很快就繁衍開了。如今在生態園,尤其是西海,隨處可見一片片的荇菜,開著嬌嫩的小黃花,非常漂亮。
倒地鈴是一種藤蔓植物,開小白花,果萼圓圓的,如同小鈴鐺,很好看。20年前,電腦還不普及。七裡海管委會編印《七裡海野生植物圖鑒》時拍攝的照片,都是請天津師范大學徐華鑫教授對照手繪的野生植物圖譜,一個一個辨認的。一次,七裡海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去徐教授家,發現窗台上爬著一種挂滿小鈴鐺的植物,很好奇。徐教授說,這就是倒地鈴。后來,徐教授採集了倒地鈴的種子給管委會,轉年種在了生態園,從此倒地鈴又在七裡海安了家。
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提到七裡海的珍稀植物,於增會如數家珍:“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野綠豆、二色補血草、酸漿、角蒿、倒地鈴、盒子草等,在天津乃至華北地區已極少發現,但它們在七裡海得以延續生命。此外,很多藥用植物,如曼陀羅、蛇床、車前、龍葵、酸漿、華黃芪、益母草、等野生藥材,群落也在逐年擴大。”
於增會能講出每種植物的特點和背后的故事。比如,羅布麻。是一種紫莖粉花的植物,《三國志·華佗列傳》稱,羅布麻是神醫華佗主治眩暈症(現稱高血壓)、延年益壽的傳世方劑。
酸漿。仲秋,挂滿枝頭的果萼,像一盞盞紅燈籠,隨風搖曳。《本草綱目》記載:酸漿,有利濕除熱、清肺止咳、利濕、化痰的作用。於增會介紹:“過去,百姓嗓子腫痛沒錢買藥,就吃酸漿鮮果,或用酸漿沏水喝,服上三五天即可痊愈。直到現在,還有不少村民用它醫治嗓子痛。”
建設展館 對生態園提升改造
近幾年,七裡海生態園新建了野生植物展館,展出大量七裡海地區有代表性的野生植物照片,並逐一作了簡短文字介紹。
2024年,生態園進行提升改造,保留了有代表性的野生植物物種,並增加了一些觀賞花卉。生態園形成兩帶、兩館、三島、四水格局。目前,生態園和核心區內的野生植物,種類已達到162種。新增加的物種包括:播娘蒿、披針葉野決明、歐菱、荔枝草、花藺、慈姑、雞眼草、假酸漿、水鱉。
按用途劃分,大體分為野生花卉、野生蔬菜、藥用植物,以及稀有瀕危物種這幾種類型。其中,野生花卉包括牽牛花、紅蓼、荇菜、水蔥、倒地鈴、旋覆花等。野生蔬菜包括地膚(掃帚菜)、鹽地鹼蓬(黃須菜)、馬齒莧(馬靈菜)、綠莧(落藜菜)、苦苣菜(苣菜)等,這些野生蔬菜是難得的綠色食物。藥用植物包括曼陀羅、益母草、羅布麻、蒲公英、蛇床、車前、酸漿、草決明、二色補血草等。在清熱解毒、鎮咳祛痰、平氣降壓、清肝明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療效。稀有瀕危物種,則包括列入野生植物紅皮書的野大豆。有可培育優良品種的基因植物野綠豆。酸漿、二色華補血草、羅布麻、角蒿、倒地鈴等,在天津乃至華北地區已極其罕見。
七裡海生態園的興建,不僅讓瀕臨滅絕的物種得以延續生命,生生不息。還將散落各地的物種集於一園,便於研究和觀賞。還可以通過在小園內摸索經驗,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如今的生態園已成為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有了認識植物的“課堂”,讓孩子們的自然認知從書本插圖躍入可觸可感的生命圖景。(記者 張艷 圖片由七裡海濕地保護區管委會提供 部分圖片攝影 通訊員 王志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