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單變“點單”
——天津市農家書屋選書開啟新模式

6月17日,天津數字出版產業園內書香彌漫。由市新聞出版局主辦、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承辦的天津市2025年農家書屋選書活動,在這裡舉行。一排排書桌上,京津冀數十家出版社帶來的2100余種圖書琳琅滿目,鋪陳開來。書桌之間,由各區宣傳部門、圖書館工作人員、農家書屋管理員以及村民代表組成的“選書團隊”穿梭忙碌。他們神情專注,如同農人審視土壤與種子般,細細“檢閱”著每一本書,精心挑選著即將入駐鄉村書屋的精神食糧。
人群中,濱海新區中塘鎮工作人員楊世銘正專注地翻動著手中的書頁。他帶來的筆記本上早已寫滿了翔實的調研數據:全鎮24個農家書屋中,青少年讀者佔比高達65%以上……此刻,他眼前的書桌上,少兒類、教育類、科普類圖書格外醒目。楊世銘輕輕抽出幾本,在書頁翻動間,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睛。“以前選書只能對著冷冰冰的書單‘紙上談兵’,現在能親手翻一翻、摸一摸,了解內容,才能真正挑到對孩子們胃口、真正適合他們的好書。”楊世銘感慨道。
同樣沉浸在選書氛圍中的津南區小站鎮農家書屋管理員史俊梅,則在農作物種植類書籍前駐足良久。她俯身仔細翻閱、比較著每一本書,“我們村的村民大多以水稻種植為生。書選得准,選得好,書屋才能真正成為鄉親們愛來、離不開的‘知識家園’。”她輕聲說道。
選書者的熱情與偏好,也牽動著出版方的目光。新蕾出版社書刊發行區域經理張炳炎站在書桌后,敏銳地觀察、記錄著大家的挑選動向。“傳統文化、家風家教類的書特別受青睞。”他指著幾本被多次選中的圖書說道,“這說明即使在鄉村,家長們對孩子在這些方面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了。”
書桌之間,是大家在墨香中的翻閱與選擇﹔書桌之外,一場關乎閱讀供給方式的深刻變革正在悄然推進。天津農家書屋的圖書供給模式,經歷了從過去統一配書、被動接受的“配給式”,到去年嘗試“對著書單選”,再到如今“現場點單”的精彩躍升。這意味著,全市3388個農家書屋裡的圖書,正逐漸褪去“統一制服”,換上為每個村落量身定做的“農家衣裳”。
與此同時,數字閱讀的觸角也在向鄉村延伸。近日,“天津數字書屋書吧小程序”上線試運行。“這個小程序主要服務於鄉村百姓,設置了農業叢書、農學刊物、大眾期刊、少兒繪本等多個板塊,將成為全市農家書屋重要的線上閱讀載體,讓知識獲取更加便捷。”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負責同志介紹。
當這份承載著村民期待和專家眼光的書單被鄭重遞交,一批批精心挑選的書籍即將啟程,穿越城市抵達廣袤的鄉村。它們將穩穩地被擺放在農家書屋的書架上,照亮更多鄉村百姓的心靈與夢想。(記者 張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