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畝高標准農田豐收在望

“三夏”時節,靜海區獨流鎮軍品糧寶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麥田一片豐收景象,工作人員駕駛著大型收割機開展搶收作業。 記者 潘立峰 攝
金黃色的麥浪在夏日的微風中起伏翻滾,空氣中彌漫著新麥的清香。日前,在靜海區唐官屯鎮滿意庄一片廣袤的麥田中,伴隨著聯合收割機奏響的“隆隆”轟鳴聲,天津市供銷合作總社(以下簡稱市供銷總社)的夏收戰役正式打響。巨大的機械臂精准地切割、脫粒,飽滿的麥粒如金色的瀑布傾瀉入倉。田間地頭,工作人員穿梭忙碌,汗水浸濕了衣衫,臉上卻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幅生機勃勃的豐收畫卷鋪展開來。
這片正被收割的3000畝沃土,正是市供銷總社首批“高標准農田培育計劃”的核心成果。農科公司(市供銷總社所屬企業)負責人指著眼前繁忙的景象,語氣中帶著緊迫與自豪:“‘麥熟一晌,龍口奪糧’,今年天氣變化快,搶收就是和時間賽跑!我們前期做了充分研判和准備,現在6台收割機火力全開,晝夜不停,計劃3天內全部收完。看這長勢,在這片鹽鹼較高的農田,冬小麥畝均突破800斤沒問題!”
豐收的喜悅還在田間回蕩,秋糧播種的號角已然吹響。幾乎是收割機開過的同時,玉米夏播的“快捷鍵”同步啟動。一收一種,無縫銜接,“顆粒歸倉”與“不誤農時”實現了精准同步,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片豐收田的“誕生記”,本身就是一場攻堅克難的戰役。時間回溯到2024年,市供銷總社以服務“三農”為宗旨,聚焦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大力實施“高標准農田培育計劃”。農科公司首次在靜海區流轉整合了約5000畝土地,零散的“補丁地”被聚攏成“整塊田”后,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經營。自2024年10月底冬小麥播種起,農科公司聯合中農服務團隊即推行精細化管理,搶農時、精耕作,累計完成作業3.5萬畝次,覆蓋了2220畝冬小麥的播種、澆水、“一飛三防”,以及539畝春小麥、1600畝春玉米的耕種。流轉土地實現了100%耕種覆蓋。如今這最先成熟、最先開鐮的3000畝麥田,正是精心耕耘結出的第一批碩果。
豐收之路並非坦途。農科公司技術人員回憶道:“去冬今春降水少,極端天氣多,挑戰不小。特別是小麥拔節關鍵期,病虫害防治成了心頭大患。”他們與農業、氣象部門及專家緊密聯動,日夜監測苗情。“4月底,我們發現部分田塊出現蚜虫虫口,立刻啟動應急預案!”技術人員語氣堅定:“當晚就用無人機做緊急防治作業,‘打點保面’,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發現一片控制全田,堅決把虫害壓下去,保住了冬、春小麥的收成。”
當前,夏收已進入最關鍵的沖刺階段。為打好這場“三夏”攻堅戰,市供銷總社全員上陣,組建了“為農突擊隊”“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三支志願服務隊伍。麥田裡,志願者們頂著烈日,分工協作,汗流浹背,卻無人叫苦喊累。“盡快把成熟的麥子收回來!”是他們心中唯一的信念。
豐收預示著更大的希望。農科公司負責人透露,今年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預計流轉面積將突破3萬畝,惠及農戶超過3300戶。未來,市供銷總社還將持續深化“高標准農田培育計劃”,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美好願景。眼前這翻滾的金色麥浪,正是通向這一願景堅實的基石。(記者 岳付玉 記者 潘立峰 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