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為青年人搭建“雙保障”

青年人是城市發展的希望和未來,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他們來說,要在一座城市生存發展,首先要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有收入、有地方住。在今年的20項民心工程中提出,要建設“津彩e就業”驛站,建成100家就業驛站,促進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穩就業增收入。同時,規范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000套(間),逐步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
家門口能找到“就業”機會
為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精准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天津市聚焦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整合社區、園區、商圈等閑置資源,高標准建設“就業驛站”,構建集政策咨詢、崗位對接、職業指導於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台,讓就業服務更有溫度、更具實效。
在位於南開區林苑道的王頂堤街道就業驛站,雖然面積50平方米,但服務網絡覆蓋26個社區、惠及約11.7萬居民,是一座家門口的就業服務“加油站”。
今年24歲的小劉家住在王頂堤街道,學習國際漢語專業的她,想再找一份新的工作。天津市人社局的創業導師劉蕊根據她的自身情況,建議她在簡歷上做一些修改。同時,針對目前英語培訓行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劉蕊建議小劉在求職方向上多一些選擇,比如加上一些文案策劃以及活動執行的崗位,應該會更好就業。
“今年人社部新增加了17個新職業和42個新工種,但是很多青年人都不知道,所以他們在使用智聯、boss等軟件搜索求職崗位時,都匹配不到這些新崗位。”劉蕊介紹說,在這些新職業中,例如旅拍師、花藝師以及無人機飛手等新崗位,都非常適合目前的青年人。
全市118家“就業驛站”已投用
在西青區中北鎮就業驛站,一場針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小課堂正在進行,20多名中北鎮的青年居民在這裡進行求職能力的訓練,包括面試技巧、就業觀建立,導師還會幫他們修改簡歷,以及進行個人量身定制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家住在中北鎮的於暢剛剛結束完實習,她來到就業驛站想尋找一份月薪四千元到五千元,五險一金的文職工作。“這裡離我家很近,我在網上看到有一些企業發布的信息和職位表都符合我的需求,所以就特意來現場看看。”於暢表示,驛站對於她這種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有專人進行對接,提供就業咨詢服務。
據悉,西青區中北鎮就業驛站內設有接待服務區、信息查詢區、綜合服務區等配套區域,為周邊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就業政策宣傳、就業需求摸排、就業崗位歸集、就業供需匹配等多樣化的就業公共服務。
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今年本市將建設“就業驛站”建設納入全市2025年民心工程項目清單。制定出台就業驛站建設標准、功能指引等4個配套文件,明確“人口集中、交通便捷、輻射周邊”的選址原則,指導各區、街,按照人口密度和企業聚集情況規范建設“就業驛站”,截至目前,全市118家試運營的“就業驛站”已覆蓋街道社區、產業園區等多維場景。
保租房降低青年人居住成本
為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理念,切實把保障居民安居樂業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頭等大事,用心用情用力織密住房保障網,截至目前,本市已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9.43萬套(間)、竣工5.47萬套(間)、運營4.18萬套(間)。本市保障性租賃住房以改建為主,其中利用存量非居住房屋改建4.16萬套(間),佔比約44%,竣工2.89萬套(間)、運營2.61萬套(間)。
位於河北區律緯路與五馬路交口的諾德中心2號樓,這棟共20層的房屋擁有226間房源,是CCB建融家園·光合公寓項目,公寓內包含一居室與兩居室兩種戶型,房間寬敞明亮並配置全套家具家電設備,完全具備拎包入住條件。樓內設有24小時監控系統,充分保障了公寓人員的出入安全。租客入住后可享受管家式服務以及健身、學習、會議等獨立活動空間,充分地滿足了其日常生活需要。
“我們項目是今年2月正式對外招租運營,目前入住率已經達到了99%以上,主要客戶群體是城市新青年以及在周邊地鐵上蓋的白領居住比較多。”公寓負責人介紹,雖然整體樓宇屬於商業性質,但是在政策的加持下,水電費用都是民用價格,另外租金也比周邊同類小區要低10%-20%,而且家具家電都是全新的,所以吸引了很多青年人的入住。此外,作為建行旗下的長租公寓品牌,租戶可以用公積金直接支付租金,相當於一個綠色通道,不需要額外操作這對於新青年而言,在資金壓力上也有一定緩解。
據悉,CCB建融家園·光合公寓項目所處地區周邊交通、教育、醫療、餐飲、休閑等生活配套設施豐富,有多條公交線路覆蓋,地鐵6號線新開河站距離項目僅300米左右,周邊擁有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同時商業配套也很齊全。
這些綜合因素,讓工作在萬達廣場的小宋一下就相中了這裡。“這裡周邊的房子我都看過了,一些老舊小區是便宜,但環境太差,好點的小區呢,這個價格就只能跟別人合租了,也不方便。”小宋表示,保租房對於他這樣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確實非常具有性價比。(記者 李文博 張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