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書記獲聘大學導師 創意思維賦能基層治理

近日,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組建的“社區賦能者”團隊,與和平區南營門街道世昌裡社區形成深度合作。“社區賦能者”團隊負責人李欣表示:“學生們目前已開發了三大技術平台,推動‘社區基金’的籌集與使用。”社區黨委書記和副書記兩人獲聘為該學院的“勞創導師”,共同探索學生勞動實踐與創新成長模式。
本報於3月5日和4月21日分別刊發報道《“社區基金”激活民生服務新模式》《大學生“入場”讓“社區基金”活起來》,引起廣泛關注。雙方合作期間,建立了“手工非遺+公益零售”的協作模式。“團隊開發了線上微店平台、社區治理數字化平台及社區賦能網頁平台,實現社區文化資源高效調配,完善‘社區基金’的‘造血’功能 。”李欣介紹,學校還在教學樓設立了“千年匠心凝歲月 非遺瑰寶綻新輝”沉浸式文化空間,師生們通過購買文創產品,直接為世昌裡社區注入資金。除了深耕校園陣地,團隊成員還積極走出“象牙塔”,奔赴各類實踐場景。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社區賦能者”團隊指導老師楊若愚說:“在一系列活動中,學生們拓展了社會視野,展示了他們在‘公益零售賦能社區治理’方面的探索成果。”
與此同時,學院聘請世昌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郭艾莉和世昌裡社區黨委副書記李琳為勞創指導教師,並將社區作為“大學生勞創實踐基地”。“作為校外導師,我們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資源。我們組織阿姨們打造‘非遺世昌手工班’,定期在社區開展活動,展示傳統手工藝品制作技藝。”李琳介紹。前不久,因大風天氣,社區興潤公寓的大門搖搖欲墜,“社區基金”及時發揮作用,大門得到修繕,消除了安全隱患。正是因為雙方的精誠合作,讓“社區基金”制度步入良性循環。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夏衍表示:“聘請社區書記作為校外導師,既實現了社區治理與學生社會實踐的雙向促進,也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升級。實戰案例讓同學們將課堂理論具象化,為未來的就業創業奠定基礎。”(記者 李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