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5年度十大新興技術 有望3至5年取得實際成效

2025年06月24日13:14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天津6月24日電 (記者張靜淇)隨著城市的日益互聯,協同感知技術正為汽車、交通系統和應急服務部門賦能,助力實現它們之間的實時聯動,在提高安全的同時緩解擁堵問題。這是今天在天津舉辦的2025夏季達沃斯上,發布的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中的一項技術。這些新興技術有望在3至5年內取得實際成效,解決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戰。

今年入選的技術揭示了互聯世界中的信任與安全、可持續產業重構、新一代健康生物技術、能源與材料融合四個領域的重要趨勢。這些新興技術凸顯了技術融合的趨勢。比如,結構電池復合材料將能源融於存儲設計,而工程化活體療法則將合成生物學與精准醫療相結合。這樣的技術融合代表著從獨立創新到一體化、系統化解決方案的轉變,有望重塑未來技術發展前景。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杰裡米·尤爾根斯表示:“通過本次研究成果,全球領導者能夠清晰了解哪些技術即將投入應用,這些技術將如何解決世界范圍內的緊迫問題,以及需要創造哪些條件,才能以負責任的方式實現這些技術的規模化發展。”

據悉,今年是世界經濟論壇第13次發布《十大新興技術報告》,為領導者提供了可信的前瞻性洞察,幫助應對科學和技術變革。報告汲取了科學家、科研人員和未來學家的專業觀點,並在此基礎上識別了將在未來五年實現規模化發展、創造廣泛社會效益的十項創新技術。

2025年十大新興技術

互聯世界中的信任與安全:

1. 協同感知

由互聯傳感器組成的網絡能幫助汽車、城市和應急服務部門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進而增強安全、減少擁堵和提高對危機的響應速度。

2. 生成式水印

這項技術能為AI生成的內容添加隱形標簽,從而更加輕鬆地識別真實信息,有助於在網絡世界應對錯誤信息、保護信任。

可持續產業重構:

3. 綠色固氮

利用電力(而不是化石燃料)來生產化肥的全新技術,能夠減少污染和降低碳排放,代表著一種更可持續的糧食種植方式。

4. 納米酶

這些人造材料的功效與天然酶相似,但性能更強、成本更低、更易使用,能夠改善醫療檢測,清除環境污染和提高制造安全性。

新一代健康生物技術:

5. 工程化活體療法

科學家們正在研發新型療法,通過使用精心設計的有益細菌,在身體內部完成治療。這一療法能降低長期醫療的成本、改善治療效果。

6. 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GLP-1類藥物

這類藥物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和減肥,但如今在緩解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方面展現出潛力,在嚴重缺乏其他治療方案的今天為這兩類疾病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7. 自主生化傳感

這些小型的智能傳感器可以在無線或無人檢查的情況下,對健康狀況或環境的變化進行全天候監測,助力實現對污染或疾病的早期檢測,從而節省時間和挽救生命。

能源與材料融合:

8. 結構電池復合材料

這類材料能在汽車或飛機上儲存能源並承重,能夠實現電動汽車的輕量化和高效化,幫助減少排放和提高性能。

9. 滲透能發電系統

通過捕獲咸淡水交匯處的能量,這些系統能夠產生清潔電力,有望為沿海地區提供一種對環境影響小的穩定電力來源。

10. 先進核能技術

更加小型的全新核能設計和替代性制冷系統提供了更加安全、更低成本的清潔能源。隨著電氣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更多能源,這些核能反應堆可以發揮關鍵作用,支持打造可靠的零碳電力系統。

(責編:韓昱君、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