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新種子”遇上“基金活水”
京津冀以“小基金撬動大產業”的資本實踐

日前,京津冀科技創新領域迎來好消息,在50億元母基金合作備忘錄的背景下,天津中贏海河北辰天開科創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北辰區完成工商注冊。作為科技部發起的京津冀地區首隻科創母基金,其首期5億元的規模將精准投向智能科技領域,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版圖上,金融資本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構建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坐標。當北辰開發區以科創基金為支點,撬動智能科技產業集群崛起時,毗鄰的武清區正以產業基金矩陣為催化劑,推動“基金+產業+生態”的化學反應。
兩地雖區位不同,卻同樣以“資本招商”為筆,寫出了推動產業升級的相似邏輯:以政府引導基金為紐帶,聚合市場資源、培育創新土壤、激活產業動能。一場以“小基金撬動大產業”的資本實踐正在京津冀腹地上演。
北辰基金撬動產業新發展
自2024年11月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與市科技局、海河基金等簽署50億元母基金合作備忘錄后,北辰開發區的辦公區裡常常燈火通明。為了讓基金早日落地,最大限度發揮基金作用,合作各方反復推敲合作細節,高效協作,從協議談判到工商注冊,僅用1個月便完成了一系列復雜流程。
京津冀地區首隻中銀科創母基金在北辰開發區落地,標志著金融“國家隊”以資本力量激活區域創新生態的戰略布局向縱深推進,為區域創新裝上了強勁引擎。
作為我市較早成立的區域基金投資平台,北辰開發區投資平台承擔著“以基金促招商、以投資育產業”的使命。成立9年來,這支投資團隊憑借專業與執著,設立7隻母基金、5隻子基金,投資超50個項目,投資規模峰值超200億元。如今,基金規模68.975億元,基金累計出資金額約15.5億元,盈利5.01億元,納稅超億元,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與區域產業發展的雙贏。
用小基金撬動大產業,在產業基金招商的戰場上,一個個項目落地的背后都有動人故事。2018年,廣東愛旭科技項目經天津市海河基金引薦進入北辰視野。“當時我們帶著政策方案,3次赴廣東洽談。”北辰開發區招商項目負責人李廣民說。最終,北辰開發區利用天創海河基金支持5億元,推動項目一期22億元投資順利落地。
2020年,通過創維海河基金投招聯動,安徽芯瑞達合資公司落戶北辰區。“這裡的‘基金+產業’模式讓我們看到了發展潛力。”芯瑞達項目負責人彭友表示。創維基金9000萬元的投資,不僅填補了區域高端顯示器產業空白,企業更計劃擴大生產,預計產值超3億元,即將邁入規上企業行列。
專注實體腫瘤TILs細胞療法的蘇州藍馬醫療也在北辰區注冊子公司,其首款產品的技術水平比肩世界水平,當前已獲臨床許可。
“服務好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這是北辰開發區投資平台投資經理魏超常挂在嘴邊的話。投資和服務團隊通過走訪、對接,已推動15家企業挂牌上市。在助力彼合彼方機器人項目產業化時,投資團隊聯合河北工業大學專家多次深入車間調試設備。“2025年公司標准化產品形成規模化銷售,預計產生數千萬元的銷售收入,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彼合彼方負責人張明路感激地說。
未來,北辰開發區計劃與市海河基金設立區域母基金,聚焦“藥谷”“智谷”,還將聯合行業龍頭、高校下設子基金。這些創新舉措,正為北辰區產業升級繪制新藍圖,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生動樣本。
武清“基金矩陣”催生產業聚變
在位於京津走廊的武清開發區,一場科技與金融的“化學反應”悄然發生。圍繞智能科技、生物醫藥兩大主導產業,武清區構建的八大基金矩陣順利布局,35億元產業基金如同精准的催化劑,推動一個個創新種子在資本的沃土中破土而出。
走進位於高村數智創新園的智譜華章環渤海總部,2000平方米的研發空間內,算法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最新一代AI(人工智能)大模型。這家由清華大學孵化的國內AI領域領軍企業,已獲得武清開發區全力打造的產業投資運營平台——天津市優達產投集團的戰略投資,目前正推進國家級大模型綜合評測項目建設,並在短時間內啟動了股份制改造,成為區域內最具上市潛力的科技企業。
當資本活水與創新種子相遇,激蕩出的不僅是企業向上的成長曲線,更是一個區域的產業升級密碼。
“我們對智譜華章的投資,看中的是其帶動全區產業升級、延鏈補鏈的乘數效應,以及它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賦能價值。”優達產投集團基金業務負責人王開一說,智譜華章帶動效應已經顯現。今年初,該公司與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簽約,雙方聯手組建“AI+合成生物”產業聯合體,共同研發合成生物大模型,目前該聯合體已吸引京津冀、長三角等多家相關領域高校、科研院所加入。
此外,智譜華章的落戶還帶動了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了“引進一個龍頭、激活一條賽道、帶動一片生態”的良性循環,成為武清區“基金+產業+生態”投資邏輯的生動實踐。
日前,被喻為高端航空材料領域“隱形冠軍”的上海遠熙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武清區,標志著武清區“資本招商”模式再結碩果。作為全國唯一擁有通用電氣檢測資質的民營企業,遠熙科技已成為國產大飛機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與傳統的拼稅費、拼補貼招商不同,我們更看重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產業帶動效應。”王開一介紹,該項目由優達商信基金領投、海河基金跟投,通過“組團投資”方式成功促成上海遠熙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據悉,企業新建的航空檢測基地將於今年四季度動工,建成后將大幅提升京津冀地區航空材料檢測能力。
武清區通過“基金+直投”的創新模式,已成功培育出智譜華章、遠熙科技等一批具有突破性技術的創新企業。這種以“耐心資本”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做法,正在重構區域產業生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隨著航空檢測基地等項目的落地,武清區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產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記者 王音 張立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