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追擊 140余萬元血汗錢保住了

真正的公檢法絕不會電話辦案、索要錢財密碼。聽到“安全賬戶”“監管賬戶”立刻挂斷電話,請選擇報警。近日,天津市西青區一群眾不慎中招,公安西青分局緊急止付、跨省追贓成功為被害人追回全部被騙資金140余萬元。
近日,家住西營門街的李女士接到“某地公安機關”的電話,並添加了對方微信。視頻通話中,對方不僅身著“警服”、主動向其出示証件,還能准確說出她的個人信息,這讓李女士對其身份深信不疑。
“他說我的銀行卡涉及一起經濟詐騙案件,還有人指認我從中拿了提成。”“后來電話又被轉接給××局工作人員,說要想証明我是無辜的,需要把銀行卡裡的錢都轉到‘監管賬戶’內配合調查,沒問題就會退還。”為了証明自己的清白,李女士在對方的誘導下,將140余萬元存款陸續轉入“監管賬戶”。完成轉賬之后,她才意識到被騙,連忙向公安機關求助。
資金凍結必須爭分奪秒,公安西青分局接警后快速反應,多部門聯動協作及時鎖定被騙資金流向,並對相關銀行賬戶採取止付、凍結等保護措施。同時,打擊犯罪偵查支隊民警圍繞案件線索進一步深挖,發現其中一個涉案賬戶卡主預約在外省取現,民警迅速與當地公安機關取得聯系,協同作戰,成功將嫌疑人抓獲,現場查獲其取出的49萬元涉案資金,並返還給了李女士。
經過連續多日的緊張工作,現其他涉案賬戶中的100萬元也已如數返還至李女士賬戶中。
“冒充公檢法”詐騙套路
第一步:騙子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撥打電話,准確說出受害人的身份証號、聯系方式與家庭住址,以此獲取信任。
第二步:騙子謊稱受害人名下的銀行卡涉嫌洗錢、詐騙等,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並且借“公檢法”之名突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線,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失去判斷能力。
第三步:騙子要求受害人添加聯系方式,通過聊天軟件發送“逮捕証”“通緝令”等虛假法律文書,甚至還會通過視頻通話展示虛假辦公環境、工作服等,進一步騙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四步:騙子聲稱為“調查辦案”需要,要求受害人下載指定軟件進行“資金清查”,或引導受害人將資金轉至所謂的“安全賬戶”,一旦受害人按其要求操作或轉賬,銀行卡上的資金就會被全部轉走。
“冒充公檢法”詐騙話術
“安全賬戶”:凡是接到自稱公檢法人員的電話,提到安全賬戶、清查資金、轉賬匯款的,都是詐騙!
“屏幕共享”:凡是自稱公檢法人員,要求下載會議軟件、開啟屏幕共享的,都是詐騙!
“電話轉移”:凡是自稱某部門工作人員,主動“幫你”轉接電話至公檢法的,都是詐騙!
“通緝令”“警官証”:凡是要求通話內容絕對保密,通過網絡出示“通緝令”“警官証”的,都是詐騙!
“線上筆錄”:凡是自稱公安人員要求通過電話、QQ、微信做筆錄的,都是詐騙!
“自証清白”:凡是要求前往酒店、家裡、網吧等隱蔽環境接受調查或自証清白的,都是詐騙!
警方提醒
如不幸被騙,請保存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及時撥打110或到公安機關報警,千萬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相信騙子的退款承諾,以免遭遇連環騙局導致損失擴大。(記者 常健 通訊員 王曉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