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三新”“三量”激活新動能

2025年07月26日09:58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新”“三量”激活新動能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國有經濟交出一份振奮人心的成績單:市級監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8%,增加值同比增長6.3%,利潤總額增速連續3年好於全國平均水平。城投集團、百利裝備集團等6家企業營收、利潤雙破兩位數增長,渤化集團、泰達控股等16家企業利潤總額增速超10%,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明顯。

  利潤增長哪兒來?

  “三新”構筑發展高地

  這份亮眼答卷的背后,是天津國資國企以“三新”戰略為抓手,持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系統發力。

  以上半年利潤總額實現同比152.16%增長的百利裝備集團為例,面向智能電氣產業,集團開展制氫裝備、光儲氫微網系統、儲能線圈等技術攻關﹔面向綠色能源產業,以薊州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為機遇,立項研制300兆瓦水泵水輪機組、抽蓄閥門、潤滑泵等電站裝備﹔面向通用機械行業,開展適應特殊壓力或溫度具有高附加值的智能型高端閥門產品研制,解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上半年完成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7.15%。

  不僅僅是百利裝備集團,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全鏈條產業創新生態在各大國企集團蔚然成風。飛鴿車業與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津大學攜手,充分整合各方資源與技術優勢,共同開發出飛鴿1950高性能賽車、破風公路車、電助力自行車等多款新品,今年與京東強強聯手,推出首款千元級智能電動車E75,單日銷量迅速突破千台,總銷量近萬台,登頂京東電動自行車熱賣榜﹔金開新能聚焦原始創新,聯合中國科學院團隊研發的高端碳材料針狀焦生產技術取得關鍵突破,針狀焦產品純度達到99.9%以上,產品性能驗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高端產品空白﹔津移通信作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研發5G-R鐵路移動通信系統機車綜合通信設備、公專網融合鐵路調度通信系統、5G地鐵專網通信系統、城市軌道交通智能運維系統,產品覆蓋全國18個鐵路局、30余個地鐵城市,並成功開拓馬來西亞、埃及等海外市場,成為全球軌道交通通信領域的技術引領者。

  上半年,市級監管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佔比達到22.5%,較年初增加2.9個百分點,全市368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4.3%,這些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了1.9倍。軌道集團布局“軌道+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孵化天開方舟智能科技公司﹔泰達控股攜手雲朵科技打造北方“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城投集團面向“十五五”支柱產業建設136.85公裡數字通信網。

  百利裝備紐泰克數字化改造搬遷項目、食品集團綜合智慧冷鏈物流園區二期加工車間項目等一批強鏈補鏈串鏈項目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為持續發展增強后勁。圍繞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今年以來全市國資國企持續推進75項重點任務、59個重點項目,重點項目投資累計達到1211億元。

  面向新一輪城市更新,天津市國資國企聚焦新型產業導入和多元業態整合,推動城投集團柳林街區、泰達控股一機床總廠等已開工的14個城市更新項目有序實施。以柳林街區項目為例,這個總面積5.19平方公裡的街區,通過“空間煥新+產業植入+民生提質”三重革新,正從老工業區轉型為“產城人”融合示范區。

  內生動力哪兒來?

  “三量”盤活資源潛能

  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廠天津棉紡三廠華麗蝶變成為棉3創意產業園,這個集創意辦公、藝術展覽、文化體驗、時尚商業於一體的城市新地標,創下單日最高客流量1.1萬人次、年游客量130萬人次以上、年文化活動300場、120家企業入駐的佳績。今年上半年,棉3創意產業園迎來新一輪品質煥新,23家科技企業在這裡進行新能源、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形成“文創+科創”雙產業聚集效應。

  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天津軟件園近日完成首開區全版圖土地戰略布局,並圍繞信創產業、數據產業、工業軟件、游戲產業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開展二期產業招商。自去年一期建成開園以來,天津軟件園已吸引309家軟件企業落戶。

  今年以來,全市國資國企“一企一策”推動存量盤活,進一步用好產業鏈賦能、科技賦能、應用場景賦能、金融賦能、人才賦能,市、區兩級國企共盤活土地房產105萬平方米,實現各類盤活收入47億元,通過盤活引入社會經營主體169家﹔188個納入台賬項目已有115個實現開工或盤活,開工盤活率達到61.2%。

  “隨著‘三新’‘三量’工作的深入推進,全市國資國企對盤活存量的認識全面深化提高,匯聚成了一股堅定不移打好盤活存量攻堅戰的強大精神合力,這也是我們取得成績的重要內生動力。”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勇介紹。

  目前,天津市組建起市發展改革委會同規劃、財政、國資、住建、工信、商務、文旅、投促、司法等部門“1+9”統籌協調的市級盤活存量工作機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各區、各相關部門都以工作專班等形式分別建強本單位工作體系,形成“牽頭部門、配合單位、屬地政府”三位一體、高效聯動的工作格局。為了更好地解決制約盤活的堵點問題,2024年開始,天津市出台18項關於資產盤活的支持政策,在低效土地利用、瑕疵確權補辦、資產更名劃轉、成本降低等方面著力突破,幫助國企有針對性地破解遺留問題。其中,市國資委制定出台《關於推進監管企業盤活存量資產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規范市屬國有企業房產土地出租工作的若干規定》《監管企業房產轉讓評估、定價等操作指引》等政策,有效激勵企業願盤、敢盤、真盤、能盤。

  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如何助力?

  主體任務完成率已達95%

  張勇介紹,今年上半年國資國企取得佳績,離不開自2023年起全市開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助力。“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主體任務完成率已達95%。”他表示。

  在這個提升行動中,天津市積極推動完善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國資監管體系,市管企業實現黨委決策事項、前置研究事項“兩個清單”全覆蓋,董事會建設也更規范,全面市管企業都已實現外部董事佔多數,食品集團、水務集團差異化治理及授放權做法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典型案例。

  這個提升行動最重要的是深化了國有企業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激發了企業的內生活力。持續提升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工作質量,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相關制度在集團層面實現全覆蓋、二三級企業的覆蓋率達99.7%,中長期激勵覆蓋核心骨干達3900人次。

  為了更好地引導國有企業自我加壓、摸高挑戰,市國資委在2023年啟動實施創新型國有企業育精培優專項行動,遴選營業收入超過5000萬元、利潤率達到5%以上、長期專注並深耕產業鏈、生產技術工藝水平基礎優創新強的二級及以下企業進入“育精培優企業庫”,用賽馬機制激勵這些企業在各自賽道跑出“加速度”。2023年首批入庫企業52家,2024年擴圍至88家。

  “對表現優秀的企業領導人員,我們給予特別的績效獎勵,目前首批15家企業負責人已獲獎,第二批獲獎名單也將馬上公布。”市國資委改革處副處長王直節介紹。

  在各項改革措施激勵下,渤化環境修復公司探索出“技術輸出+屬地運營+考核捆綁”新路徑,破解跨區域項目承接難題,成功中標霸州復墾項目,合同金額為4.7億元﹔水務設計公司改革前核心業務仍停留在傳統水利設計領域,智慧水務相關技術積累為零,通過組織重構與人才攻堅,建立起“新一代智慧水務創新研究中心”,成功承攬天津市河湖監管系統項目,項目總投資7200萬元,實現智慧水務業務“從0到1”的突破﹔津安熱電多熱源耦合供熱系統數智聯調聯控項目,構建“預測—仿真—優化”閉環三級聯動控制架構採暖季,採暖季節約燃氣超65萬立方米,節省成本240.2萬元,鍋爐效率提升2.74%。(記者 吳巧君)

(責編:李丹、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