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一條穩健向上的增長曲線

 ——從稅收大數據透視上半年天津制造新脈動

2025年07月27日09:24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條穩健向上的增長曲線

  稅收大數據是觀察經濟的“晴雨表”,更是解碼產業動能的“透視鏡”。

  國家稅務總局天津市稅務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市制造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速較全市整體增速高出2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稅收增長的核心引擎。稅收大數據清晰描繪出一條穩健向上的增長曲線。其中,合成材料制造以112.1%的顯著增幅強勢領跑﹔天開高教科創園制造業企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27.3%,高教策源與科技成果轉化正釋放出強勁動能。

  制造業動能多維迸發

  據天津市財政局數據,上半年全市稅收收入899.4億元,同比增長3.9%。分產業看,工業生產保持韌性,帶動第二產業稅收增長6.4%。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化學制品等支柱產業稅收增幅分別為43.4%、53.3%和20.6%。

  天津市稅務局提供的天津制造業“成績單”,則呈現出傳統與新興共舞、多點開花的景象:

  傳統優勢產業根基穩固: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長6.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增長5.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同比增長4.0%,通用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5.1%,專用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1.6%。這些產業的穩定表現,構成了天津制造的“壓艙石”。

  技術密集型產業增勢強勁: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6.5%,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8.6%,彰顯產業升級成效。

  在銷售過百億的制造業細分行業中,部分行業增長勢頭迅猛:合成材料制造同比增長112.1%,遙遙領先﹔計算機制造同比增長55.0%,表現強勁﹔電機制造同比增長34.8%,助動車制造同比增長27.6%,緊隨其后﹔環保、郵政、社會公共服務及其他專用設備制造同比增長18.9%,構成天津制造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數據背后的“稅力量”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天津市稅務局以稅費征管數字化轉型“強基工程”為引領,強化“以數治稅”,雙管齊下:

  一方面,結合天津產業特色,為企業精准“畫像”,智能匹配推送適用政策。另一方面,加強政策適用管理與風險預警,以“綜合體檢”護航企業行穩致遠。

  面對郵輪經濟回暖,天津東疆稅務分局組建“藍海先鋒”服務隊,為藍海盛(天津)外輪供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海盛)等企業靶向疏堵。通過建立快速響應通道、跨部門協同調研、定制“政策包”,實現出口退稅“申報即享、到賬提速”,首筆退稅僅1個工作日直達企業賬戶。“服務隊解決了大難題!”藍海盛負責人感慨道,“資金壓力緩解,拓展業務更有信心!”

  在天開高教科創園,稅務部門打造北方首個“智慧微廳”辦稅雲空間,實現“零接觸、一站式”智能服務。南開區稅務局前置服務,開展創業宣講與“津稅通”雲互動﹔西青區稅務局搭建“稅企直聯群”,形成“稅務+園區+企業”高效聯動機制,讓科創種子在最優稅務土壤中茁壯成長。

  憑借先進電鍍工藝,天津德威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與奔馳等國際車企長期合作。今年,企業投資600萬美元建設的泰國保稅區電鍍生產線即將投產。靜海區稅務局通過“面對面”政策宣講助其精准享受稅收協定待遇,並開展轉讓定價及境外利潤回流專項輔導,規范跨境資金管理。同時組建“稅路通”專家團隊,提供全稅種、全周期涉稅服務。依托“政策滴灌”與“問題反饋”雙向機制,企業預計節省稅收成本近百萬元。“稅力量”助其揚帆遠航。

  天津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深挖增值稅發票等稅收大數據價值,精算“稅費紅利賬”,細算“發展效應賬”,構建“智慧服務網”,筑牢“合規生態圈”,引導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為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稅動力”。(記者 岳付玉 蘇曉梅)

(責編:韓昱君、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