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會館:創新紅色教育方式 彰顯古建文化底色

日前,廣東會館推出一場紅色主題沉浸式互動體驗《覺醒浪潮》。該沉浸式體驗於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還原當年場景,既彰顯了百年古建的紅色文化底色,也為紅色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廣東會館建成於1907年,由在津粵籍人士集資修建。這座清代院落中,不僅有精美的磚雕木雕,還有體現著美學、力學與聲學的木結構中式戲樓,彰顯出天津獨特的建筑文化風格﹔梅蘭芳、譚富英、尚小雲、韓世昌等戲曲名家都曾在此登台獻藝,成為天津演藝文化繁榮景象的縮影。
回望這座典雅古建,往昔景象豈止是絲竹管弦:1912年,孫中山在這裡慷慨演講,發出“我中國四萬萬同胞同心協力,何難稱雄世界”的慷慨之聲﹔1919年,鄧穎超在這裡募捐義演,演出《木蘭從軍》《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等話劇﹔1925年,天津總工會在這裡成立,開啟工人運動的又一篇章……廣東會館不但是建筑藝術凝固的詩章、戲曲藝術的活化石,還是中國近代覺醒浪潮的有力見証者,蘊含著天津光榮的紅色文化底色。
近年來,廣東會館不斷開啟時代新篇,相繼推出的文旅戲劇《尋梅·又見虞姬》、解謎游覽活動《天官賜福》、沉浸式互動戲劇《大河向東》等,這些活動以館內展陳為線索,以廣東會館及天津歷史為背景,均收獲好評。此次新推出的《覺醒浪潮》則聚焦紅色主題,用沉浸式互動的方式和觀眾一起走入風雨如晦的年代,開啟一段獨特的紅色之旅。
《覺醒浪潮》共有五幕,故事層層遞進,鋪陳歷史畫卷。開篇處,觀眾在聲情並茂的講述中“重聚故地 穿越歷史”,以商會成員身份走進1912年的廣東會館。“孫中山”在台上動情演講、振臂高呼,台下的“商會同仁”亦深受觸動,齊聲應和,真切感受“喚醒民眾 振興中華”的擔當。當故事來到1919年,觀眾走進滿懷熱血的學子之間,與“鄧穎超”等覺悟社成員排練話劇、組織義演,共同演繹“愛國先鋒 心懷大眾”的情懷。故事到1925年,在天津總工會的成立大會上,觀眾和工會代表一起舉手表決、簽署請願書,凝聚“工會立章 革命浪潮”的團結之力。尾聲處的“時代舞台 賡續弘揚”,大家一起回顧三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並在這方充滿歷史意義的舞台合影,收獲繼續奮勇前行的力量。
當日觀眾中有不少南開大學的學生,他們表示:“在歷史事件的發生地親身‘參與歷史’,這種沖擊力是前所未有的。以前覺得百年前的歷史很遙遠,現在感覺那些歷史事件和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延續至今,而且就在我們身邊。革命先輩的精神也更深刻地印在了心裡。”(記者 劉莉莉 攝影 姚文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