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上半年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新增注冊企業1225家 累計達到3910家

2025年07月30日08:15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創潮涌處 風帆正勁時

在天津這片充滿活力的創新沃土上,天開園正以破竹之勢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

今年上半年,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新增注冊企業1225家,累計達到3910家。截至目前,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總面積98.89平方公裡,和平、靜海、寶坻等相關區域納入“多點”布局﹔聚集各類服務機構372家,其中科創服務機構185家、金融機構187家﹔設立基金47隻、總規模248億元,園區企業獲得投融資26.88億元……

一組組躍動的數據,彰顯著天開園的無限潛力與蓬勃生機。

空間為基 “一核兩翼多點”布局持續完善

前不久,市政府批復同意將寶坻區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局部區域納入天開園“一核兩翼多點”空間發展布局。至此,天開園“多點”已經擴容至6個。寶坻區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局部區域的“入列”,將進一步深化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促進天開園與北京中關村開展實質性交流合作,推動兩個科創園區資源共享、雙向賦能。

空間生長的同時,是運營體系的加速成型。天開團泊園6月開園時的熱鬧場景猶然在目,和平園·模創社區已完成主體結構、擬於8月開園的消息引發期待,寶坻區的區級管理運營機構正緊鑼密鼓地組建。

基礎設施的突破更添發展底氣。今年上半年,航天科工三院八三五八所智能光電科創園建設項目獲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標志著天開園建設邁出重要一步﹔航海道橋主體竣工,通車后天拖生態居住區與天開園核心區高峰時段的通勤時間將從20分鐘縮短至5分鐘,東西向路網通行能力翻倍。

更令人振奮的是,今年以來,4處閑置載體經天開集團盤活,滿租的捷報充分印証了園區強大的吸引力。

科學規劃是園區長遠發展的基石。今年以來,我市加快編制天開園產業發展規劃,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園區三大主導產業,布局數字經濟等6個關鍵產業鏈和腦機科學等一批未來產業賽道,構建“3+6+X”的產業發展格局,為這片科創熱土注入了長久發展的基因。

創新為要 科技成果轉化彰顯強勁活力

兩載培育,今朝結果。天開園的創新枝頭,上半年結出的果實格外亮眼。

善測(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發布葉片健康在線監測系統,能有效診斷葉片裂紋、疲勞振動等故障信息,預防葉片斷裂、碰磨等事故發生,終結了關鍵部件檢測的進口依賴,筑牢重大裝備核心技術國產化根基﹔天津恩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全碳化硅儲能變流器,能使儲能變流器的損耗降低50%,功率密度提升2至6倍,產品壽命延長2至3倍,成為全球最高效率、最小體積、最輕重量和最長壽命的工商業儲能變流器﹔天津縱行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ZT1826芯片是全新純國產遠距離窄帶通信芯片,精准適配電力、新能源等行業需求,成為多場景下進口芯片的唯一國產替代方案……

作為核心區主要載體的天開廣場,從開園時僅有55家企業,到如今突破1000家,天開園的創新濃度正持續攀升。

這背后,是天開園與高校院所的深度耦合。通過持續對接,跟進待轉化成果,來自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的一批又一批優質成果在天開園落地開花。

全球視野的招引體系更讓活水涌流。定期召開招商調度會,統籌重點項目招引儲備﹔帶領各園區赴外地招引優質企業﹔組織開展項目路演推動企業落地﹔建設天開園全球聯絡站,啟動香港站和硅谷站﹔上半年天開科創專板新入板企業40家,累計達194家,優選出其中43家作為上市潛力企業重點培育——創新要素在開放循環中不斷聚變。

生態為本 全要素保障體系日趨成熟

上半年,中關村共性技術服務平台走進天津系列鏈接活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場活動在天開園舉辦。

活動中舉行了中關村共性技術服務平台生態鏈發布儀式,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高性能芯片測試驗証平台等6個服務平台相繼發布,為天開園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

聚焦成果轉化過程中“不敢轉”“不願轉”“不會轉”的難題,天開園實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創新政策,成功打破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冰封狀態。其中,“零門檻費+裡程碑支付”等3種模式的推出,已促成14項成果轉移轉化,讓高校與企業真正達成“有效握手”。

天開創新生態的蓬勃發展,更體現在服務網絡的立體構建上。今年上半年,天開園完成智慧園區二期政策兌現等系統開發,政策兌現效率再上台階﹔導入服務機構19家,累計達到372家,推動資源向“兩翼多點”延伸﹔成功舉辦2025天開論壇等高水平活動300余場,讓創新因子在每一次互動中加速流轉。

從空間拓展到創新爆發,從產教融合到逐浪全球,這座科創園區正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示范區、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的聚集區、科技成果轉化敢闖敢試的先行區”之姿,朝著2030年推動10家以上科技企業上市、形成1000億元產值的目標破浪前行。(記者 胡萌偉)

(責編:孫一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