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小名狗子,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生意十分兴隆。由于买的人多,顾不上交谈,吃包子的人都戏称“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
十八街麻花创始人刘老八炸的麻花真材实料,选用精白面粉,上等清油。他的铺子总是顾客盈门。为了使自己的麻花与众不同,增强口感味道,取材也是愈来愈精细,逐渐形成了享誉全国的什锦麻花。
刘万春以卖炸糕谋生,由于精工细做,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旺销不衰。
回顾这三绝的创始人,别看他们出身贫寒,但他们都有志气,不断钻研烹饪技术,特别重视投料标准,绝不自欺欺人,故制做出了顾客信得过的食品,这三种绝品小吃直至现在仍是天津人的骄傲。
紫蟹是天津的特产,因颜色发紫色而得名,个头永远长不大,约为一个铜钱大小。紫蟹的好主要因为有两河水,产卵的时候在河海交界处,长稍大时回游,到河水里,在三河交汇的地方生长。酸沙紫蟹是一道天津市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津菜系。色泽金黄,芡汁明亮,形状齐整美观,是天津特色深秋冬初的季节时菜名品。其卤汁酸甜略带咸辣,蟹肉鲜嫩清香,滋味醇美殊特。
在众多河海两鲜的津菜中,如酸沙河蟹、酸沙鲤鱼、酸沙银鱼、酸沙鱼扇等等。此类菜品多以河海两鲜为主料,用葱丝、姜丝、干红辣椒丝炝勺,经基本调味,或蒸或煮,使主料成熟,然后浇上卤汁而成。它的成熟方法既不是蒸的技法,又有别于溜的技法,在口味上独树一帜,构成津菜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风味佳肴。这种菜肴讲究小酸甜、微鲜辣,这就是酸沙。“沙”是因为有很多五彩丁,酸甜口,故称“酸沙”。在酸沙系列菜品中独以酸沙紫蟹最为著名,此菜色泽红润,似朵朵彩云,味酸甜,略咸微辣,溢香醇美。
罾蹦鲤鱼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肴,属于天津菜。以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因其成菜后鱼形如同在罾网中挣扎蹦跃,故名。特点是鳞骨酥脆,肉质鲜嫩,大酸大甜。尤其是上桌后趁热浇以滚烫的卤汁时,热气蒸腾,香味四溢,热鱼吸热汁,吱吱声不绝,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俱佳,格外增添食趣。
关键步骤是在鱼的大梁上横着断两刀,头部也断两刀,这样炸的时候才能出来优美的形态。过油炸,油一定要宽,使鳞膨胀起来,炸熟,装盘,讲究炸好以后和汁儿同时上桌,当着客人面儿一浇汁儿,产生响声,鳞片炸得很热,遇到这个汁儿就会出声响。其特点是鳞骨酥脆,肉质鲜嫩,大酸大甜,还有点儿花椒油的香味。整条鲤鱼裹着汁儿卧于盘中,客人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带着鱼鳞。用筷子轻轻一夹,感受到鱼肉轻微的抵抗力。鱼鳞、鱼皮和鱼肉同时在口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就连鱼骨都很酥脆,但依然保持了鱼肉的鲜美,酸中带甜的口味使人食欲大开。
独面筋原是清真菜,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了一道家喻户晓的天津名菜,也是天津市厨师考级必考的一道菜。独面筋的原材料是天津特有的油面筋,其色泽金黄,味香性脆,吃起来鲜美可口。
独面筋的特色是撕,手撕成均匀的块状,纤维伸张起来,用水焯的时候,把一部分浮油焯出来,因为面筋的制作过程有一个炸的过程。第二步是炝锅,有大料、葱姜,包括适当的甜面酱,炝锅以后加上汤,得小火咕嘟,使汤汁渗透、纤维扩张,把味道溶解到纤维当中,最后通过勾芡,使浓度加大,里面还有适当的糖,让它咸鲜透着微甜。最后淋上花椒油。此菜宜趁热食用,口感绵软嫩滑。独鱼腹也是一个代表,通过加工,让鱼肉呈蓉状,做成鱼腹状,火候比独面筋还要小,慢火,色彩要求是清白的。独面筋有酱油、料酒,金黄色;独鱼腹则是本色的白色。
八珍豆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属于天津菜。此菜盒豆腐入口即化,八珍鲜美可口。每个天津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盘八珍豆腐。先把豆腐划成块下锅煎成脆皮豆腐,外焦里嫩,再把八种原料连同煎好的豆腐一锅儿烩了。那这"八珍"到底是哪八珍呢?烹饪名师们选用鲍鱼、刺参、干贝等高档原料,可由于不同地域的人们饮食习惯差别很大,原料也受到各地域的限制,基本上只要是家人爱吃的食材都可以做成"八珍",就地取材做成有各家特色的"八珍"。
作为天津老百姓进饭馆必点的一道菜,每一个天津卫心里都有自己的一盘八珍豆腐,对于天津人来说,八珍豆腐承载了厚重的家庭饮食文化,对家的思念,对故乡的情思,仿佛都融化在这满满的一盘中了。
俗话说“吃鱼吃虾天津为家”,炒青虾仁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这虾仁是活虾过了水现剥出来的,肉甜饱满,再配上切片的小青瓜就在清油锅里爆炒两下,起锅后瓜脆虾鲜,色泽诱人,清爽得很有些齿颊生香的感觉。炒青虾仁属“细八大碗”菜品。其主料天津河产青虾,色呈青白,肉质紧密细嫩,以深秋初冬时节上网的最为肥硕。成菜后,青虾呈自然杏黄色,外微脆而内柔嫩,细品后有虾肉的鲜甜本味。
很多地方都有炒虾仁这道菜,但是天津人一定强调说是“炒青虾仁”。青虾和海虾有很多区别,青虾的壳比较硬,前爪比较长,剥出来的虾仁是浅白色的,一炒就变成漂亮的粉红色了。按照天津的传统做法,这道菜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上浆挂糊,浆太厚,体现不出虾的颜色,吃不出来虾的清脆——蹦脆细甜。民间逮河虾,在家里,剥完虾,在油锅里一炒又蹦出来了,很脆嫩。到了餐馆和酒楼,为了出品更美,就加入包浆包糊的工序,锁住虾仁的水分,让虾更鲜嫩。
令人惋惜的是,有一些天津的传统美食现在在餐桌上已经看不到了。天津产的一种银鱼很特殊,为长吻银鱼,因其眼圈是金色又称金眼银鱼。但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以及河道的改变,在三岔河口已经看不到金眼银鱼了,现在烹饪的银鱼为红眼银鱼,多出自七里海和太湖。
今天,当我们步入时空隧道,追溯津菜源流,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津菜文化的厚重底蕴。很多天津菜馆都秉承了天津菜的特色,丰饶的物产,为津菜带来了广泛性;盐业的发展,为津菜带来了厚重性;漕运的繁盛,为津菜带来了吸纳性;巨富的麋集,为津菜带来了品位性;商贸的发达,为津菜带来了兼容性。总之,津菜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品不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