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是中国科协、科技部共同发起的群众性创新实践竞赛活动,自举办以来,直接产生专利超5000件,为各地和各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天津市创新全域科普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了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体系。
全域科普工作作为加快培育创新生态重要任务,纳入天津市"十四五"规划建议。
中国科协、天津市委在津共同举办“全域科普工作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现场会”。
中国科协打造"科创中国"品牌,天津被列为首批服务省市,滨海新区纳入首批试点城市。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委率先在全国提出“全域科普”工作新模式。
全市科技教育、卫生健康、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等各领域积极落实责任,发挥各自优势,出台工作措施,协调资源力量,联动协同配合,开展专业服务。全市36个责任单位大力推进全域科普,围绕涉及民计民生重大主题,在科技周、全国科普日以及各个科学纪念日等重点时段,举办科普活动1.4万余场,吸引3500余万人次参与。充分调动全市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提供科普服务,点燃全民科普热情,让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详细】
各区区委、区政府加强对本区全城科普工作领导,印发实施方案,强化经费保障,大力推动落实,构建起区委领导、条块结合、街镇为主的领导体制和统筹谋划、三级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区科协主动担当作为,将推进全域科普与推进深化改革、创建文明城区、开展志愿服务等工作相结合,实践“党建+科普+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模式。区级科协系统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大力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246个街道(乡镇)、5112个社区(村)实现科协(科普)组织全覆盖。【详细】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域科普工作的使命。全域科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通过搭建活动平台,吸引公众广泛参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迫切需求,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推进科学普及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据统计,推进全域科普工作以来,各领域、各区和基层累计举办科普活动2.78万场次,参与群众达到9900万余人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