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宜居新城 百姓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2020年01月17日10:21  来源:津滨网
 
原标题:筑宜居新城 百姓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景杉社区的张女士在生态城已经生活了5年多,“环境越来越美,生活也越来越方便”是她和这里很多居民的共同感受。“刚搬过来时环境就已经很好了,无论是近在咫尺的生态谷公园还是惠风溪公园,都是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还有静湖公园、生态公园、永定洲文化主题公园,以及2019年建成的东堤公园……”一系列公园,张女士如数家珍。生态城不仅美丽如画,配套设施也愈发完善。“我们小区对面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另一侧挨着生态城医院,步行十分钟以内就有生态城第三社区中心菜市场。2018年底中新友好图书馆开馆,2019年国家海洋博物馆试运行……滨海新区正越来越宜居。”张女士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区十年来,通过绿色创建扮靓了这座城市,通过加大民生投入提高了百姓生活舒适度,通过织密交通路网提升了出行环境,通过提升全民素质加快文明建设进程。十年的时间里,滨海新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一批郊野公园成为新区的新地标、一座座街心公园镶嵌于楼宇之间、一所所学校相继建成开学、一条条道路穿梭在城市之间……一座宜居新城逐渐形成。

  城市更美丽

  让张女士如数家珍的大大小小公园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区坚持规划先行,多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搭起框架。2013年,滨海新区启动“美丽滨海”建设,全力推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而后,新区围绕成为美丽天津先行区的目标,重点实施“四清一绿”行动,加快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加大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绿色、低碳经济。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2018年起实施滨海新区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启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新区落实全市部署,推进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高标准提升片区规划,完成造林7015亩,加快打造林网交织、路网贯通的生态体系。

  在这些保障性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新区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天蓝了、水清了、空气更加清新了。2010年年底,当时已有97年历史的天津碱厂搬迁至临港区域。老碱厂过去制碱排出的碱渣堆积成了一座山,就在老碱渣山上,建成了集休闲、娱乐、环保于一体的紫云公园,如今,紫云公园已成为了新区的一个著名景点。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手段的临港湿地公园,引种栽植大量可用于修复水质、水体的水生及陆生植物,并结合现有绿化带,构建起有效的湿地生态链。北三河郊野公园、官港森林公园等郊野公园发挥着城市绿肺的作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郊游的好去处。还有一座座小巧的街心公园在城区里、在百姓家门口建成,与宽阔的郊野公园比起来,街心公园布局紧凑、功能完善,成为了人们平日里不可或缺的健身休闲场所。

  十年间,这座在盐碱滩上的城市,不仅逐渐变为一座绿意盎然、焕发生机的宜居城市,还走出了绿色生态城市发展的样板。如今已经实现生活智能化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目前中国唯一拥有百分之百绿色建筑的城市,构建了国内首套绿色指标体系以及产业低碳化理念。2014年,《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正式获批。通过积累经验,生态城将为推动全国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生活更便捷

  十年来,滨海新区始终将教育、卫生、养老、住房、出行等民生工程作为重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涉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在家门口看名医、上名校已经不是奢望了。多年来,滨海新区致力于采取资源整合、合作共建、嫁接改造等方式,集中建设一批人民群众热盼和急需的民计民生项目,通过与天津市名医院、名学校合作,“高位嫁接”,使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服务功能达到或接近天津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起,新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0余所,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滨海新区还被评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为了让百姓看得起病,滨海新区13家公立医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降低药品加成率,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西药和中成药药品加成率从15%降为7.5%,这样一来使很多药品价格下降,缓解了患者药费压力。百姓就医得实惠的同时,新区加快大医院建设步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已创建成为三级甲等医院,泰达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新区还构建了“三级网络”护航百姓健康,并形成了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预防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2018年,正式确认滨海新区为“国家卫生区”。2019年,滨海新区急救分中心正式成立,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达100%,救护车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10分钟。

  出行更方便

  2002年,市民张女士就来到了滨海新区工作。“最开始主要的活动区域是现在滨海新区核心区位置。当时由于道路交通网络还不完善,稍远一些的地方便难以到达。不要说汉沽区域、大港区域,就连如今的北塘区域、于家堡等区域,都好像隔得非常远。”她坦言,“曾经慕名到北塘码头买螃蟹,当时北塘区域还都是一些老旧的平房。”她甚至还记得中央大道开工建设之初的场景,“从汉北路向南走,路边有大片大片的鱼塘,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而现在已大不一样了,中央大道、天津大道、港城大道等道路的贯通,使张女士在滨海新区的活动范围一下子扩大许多,甚至去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游玩,去北大港湿地观鸟,都非常方便。

  滨海新区幅员辽阔,十年来,新区的路网越织越密,为经济高速发展架起桥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快捷。据统计,十年来,新区建设的城市道路网总长度达到3766公里,年均增幅达到6%,城市骨架路网基本成型,高速公路网规划实现率达到90%,道路网络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新区已形成以绕城高速与海滨大道为起点,3条向北、3条连京、3条向西、2条向南的对外辐射高速网络,规划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互通节点逐步完善,基本实现腹地全覆盖。相继建成塘汉快速、西中环快速一期,完成港塘路拓宽、东金路拓宽,实现中央大道全线贯通,区间联系更加便捷。

  十年来,新区的城市载体功能日益强大,居民在这里可以安家乐业。越来越多的人发自内心地说出“滨海新区越来越宜居!”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凝聚着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区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关系到了新区生态环境、生活便利程度、经济富裕度、社会文明程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十年是节点,也是新的起点,宜居之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生活在新区的人们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也会越来越明显。(记者 张姝 陈西艳)

(责编:李  丹、王浩)

推荐阅读

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本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