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市委宣传部、北方演艺集团重点打造,天津评剧院创作的史诗评剧《革命家庭》在滨湖剧院首演。经过剧组全体演职员的团结协作、刻苦排练与精心打磨,这部传承红色基因的献礼建党百年作品成功搬上舞台,用民族艺术弘扬可歌可泣、弥足珍贵的伟大革命精神。
评剧《革命家庭》根据“革命母亲”陶承的口述自传《我的一家》改编而成,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一个平凡女子逐步接受革命理想,和丈夫、孩子们一起投身革命事业,渐渐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的革命者的故事。该剧出品人、领衔主演曾昭娟,文学指导盛和煜,编剧徐新华,导演张曼君,演出阵容由该院实力演员以及剧院学员班学员共同组成。
2020年12月该剧建组,此前已经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并入选了文旅部公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建组后,140多名演职人员按照计划展开紧张而有序的排练。受到剧中人、剧中事的感染,大家也全力以赴,加班加点,齐心协力投入创作。首演前夕,《革命家庭》还进行了长达9小时的“慢直播”,通过网络把幕后“搬”到了台前。舞台合成,走走停停的磨合;演员赶装,几十秒之间的配合;数百件道具,有条不紊地组合……创作过程中的点滴透着剧组的心血,更是大家爱党爱国的情感抒发。
经过50多天的共同努力,昨晚,该剧首次与观众见面,陶承的后人也专程从各地来到天津,和津门观众一同观看这部作品。
《革命家庭》以故事主人公方承的回忆徐徐展开。1915年的长沙,方承的新婚之夜,思想先进的丈夫江梅清一句“你不是江方氏,你是方承”,让一个乡村姑娘的思想解放和革命理想,孕育并成长在相濡以沫之间。投身革命的江梅清最终惨遭杀害,方承妻承夫志,悲痛之中携儿带女辗转武汉、上海寻找组织、寻找参加革命的长子江立安。在危机四伏的艰苦环境中,方承一家大小在不同阵线尽己所能为革命出力。面对残暴的敌人,重逢不久的方承与江立安母子,为了保住党的秘密,毅然选择生死之别……当方承的思绪回到1949年上海解放之日,再次抚看那张唯一的全家福照片,观者也随之感慨奋斗历程的艰苦卓绝,更珍惜眼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台讲述峥嵘岁月的剧目,舞台呈现上大开大合和细腻情感兼具。歌舞并重的场景,具有代入感的舞台设置和多媒体技术,彰显主创人员的匠心。“二度梅”得主曾昭娟以其精湛的艺术功底,声情并茂地演绎了这位忍辱负重的妻子、母亲、革命者,情感充沛的唱念做表触动人心。
演出的成功离不开台前幕后所有演职员的付出。演出结束后,主创人员一一登台和观众见面。同时,为《革命家庭》题写剧名的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再次为此剧写下了“对党忠诚”四字,以祝贺《革命家庭》首演成功。(记者 刘莉莉 摄影 姚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