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和平区尚有130万平米的空置载体面积,如何改造盘活,打造楼宇经济样板区?
新的商业载体还有哪些将要开工或建成,对和平区整体商业格局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面对130万平米非成套住宅,和平区老旧小区的居住功能将如何提升完善?
2月8号“见行动 看效果──2023区长访谈”,第三期节目邀请天津市和平区区长郑伟铭做客直播间,谈思路、话举措,回应群众关切。
和平区是中心城区的核心区,面积只有9.98平方公里,空间有限,注定很难走外延扩张的发展道路,只能内涵式发展。目前,天津市正在深入组织实施“十项行动”,具体到和平区,有没有信心?开年之后,和平区又是如何将信心转化为行动的?
郑伟铭表示,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系统谋划部署了“十项行动”。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的重要举措,是对全市未来五年发展的科学把握,更是和平区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方案,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具体实施路径。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十项行动”进行了细化量化,特别是赋予了和平区“经济大区”“楼宇经济样板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区”的使命重任。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和肯定,更是动力和鞭策。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和平区作为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必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走内涵式向上发展道路,深耕细作、扬长避短、创先争优,勇挑大区之责、提升大区之能、彰显大区之为。这样的底气,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一是我们有基础。和平区虽然是全市乃至全国面积最小的城区之一,但是我们含金量高、承载量大,多年来坚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消费经济,形成了金融、商贸、航运、人力等一批特色产业,国内外500强投资企业和项目达120余个,经济密度、人均GDP均位居全市头部水平,在“小地盘”上实现了“大产出”。
二是我们有优势。和平区地处“津城”中心位置,资源禀赋优越,具有无可比拟的功能优势。首先,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全市76%的历史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五大道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其次,教育发展高位均衡,遍布耀华中学、天津一中等众多名校名园,基础教育连续43年领跑全市。再次,医疗资源优质丰富,坐拥9家三甲医院和166家医疗机构,城市功能十分完善。
三是我们有机遇。今年,我们将迎来发展机遇多重叠加的黄金时期。一方面,世纪疫情退场,全社会正快速回归正轨。另一方面,新政密集出台,上周我市新推出九方面33条政策措施,全力提振发展信心。特别是在新任市领导整体谋篇布局下,天津开始规划建设CBD、金融街以及天开高教科技园,和平是唯一一个同时承接三大片区任务的城区,更是CBD和金融街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四是我们有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道路。我们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这一“立区之本”,明确了未来和平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攻方向,即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业态高端、能级突出、规模集聚的“3255”都市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发展总部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三大经济”,巩固现代金融、国际商贸“两大支柱”,提升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航运服务、医药健康、数字信息“五大产业”,优化布局天津·金融街、天津·CBD、天津·天开高教园、天津·金街、天津·五大道“五大片区”,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聚集度和辐射力,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近一段时间,市领导到和平区调研指导工作,让我们信心倍增、底气更足、战斗力更强。开年后,全区党员干部尽锐出战,迅速行动:一是在士气上鼓足劲。我们不打年盹、干字当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立即召开“大服务 大招商”千人动员部署大会,加油鼓劲、提振士气,锚定千亿目标,自加压力、跳起摸高,对重点指标“加码”“压秤”,提出更高的奋斗标准,实施产业、服务、招商、盘活一体化工作模式,全区上下凝聚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在行动上见真章。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紧抓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班子其他成员,带领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马不停蹄奔赴大连、北京、唐山等地开展招商引资,主动对接走访知名文旅项目,及央企中智集团、王府井集团、国家电网等多家头部企业,积极寻求合作机遇,谋划合作共赢,目前已落地央企中能天投新能源等优质企业80余家,为一季度“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和平区一直以来是全市发展楼宇经济的先行者,为什么会出现130万平方米的空置面积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资源如何盘活?
郑伟铭表示,和平区是天津市楼宇经济的发源地。经过多年发展,在寸土寸金的和平区,楼宇经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战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但是近年来,受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楼宇的企业入驻率有所下滑。经初步统计,目前全区空置商务楼宇、大型商场、小洋楼以及各类闲置用房共计130万平方米,其中,136座重点商务楼宇、商务面积267万平方米,空置面积79万平方米,出租率70%出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宏观环境影响。自2020年疫情以来,以服务业为主的和平区受影响严重,经济恢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据统计,2019年和平区重点楼宇空置率稳定在20%以内,近三年空置率增长了10个百分点。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市场信心逐渐恢复,近期已盘活部分商务楼宇。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和平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平区作为教育强区,之前商务楼宇中教培机构较为密集,受到国家“双减”等政策调整影响,出现了大量退租、减租现象,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引进其它行业企业,逐步填补这一空白。
三是硬件设施老化。和平区是全市楼宇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最早”经历电梯、消防等配套设施老化,面临停车泊位紧张,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落后等一系列“成长的烦恼”,部分楼宇难以满足优质企业对设施环境和管理服务的需求。
四是主观能动性不足。130万平米空置载体问题,说明我们自身工作仍有短板,在思想认识、工作力度、服务机制、合力推进上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还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助推商务楼宇变“被动倒逼”转型为“主动谋求”转型。
郑伟铭表示,当前,如何盘活利用闲置低效载体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平区楼宇总体空置率为近30%,其中,136座重点商务楼宇中有73座楼宇入驻率超过90%,占重点楼宇一半以上,这些楼宇经营状况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另有16座楼宇入驻率在70-90%,5座楼宇入驻率在60-70%水平;还有42座楼宇入驻率在60%以下,而这些楼宇多为新入市项目、整体空置或有出售计划项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是多措并举、积极寻求破解之法。今年,我们将重点开展存量载体盘活专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改造。我们认真总结过去引导扶持创新大厦、龙通大厦、富玛特大厦等实践经验,今年将继续推动老旧楼宇硬件提升改造,重点对楼宇外立面、停车、电梯、电力设施、信息化系统等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在安防建设、节能减排等领域打造示范楼宇,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此外,积极引导楼宇单位参与国家和市级楼宇硬件提升项目,凝聚政企合力,全年力争盘活空置载体30万平方米以上。
二是实施品质提升计划。当前,我区楼宇经济发展,正经历从以往的拼硬件、拼地段、拼租金,向拼软件、拼服务、拼品质方向转变。例如,天津国际金融中心、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等商务楼宇通过品质提升,不仅提供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办公空间,还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管理,成功吸引一批知名企业集团入驻。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星级楼宇评定,实施“亿元楼宇”梯度培育计划,鼓励更多楼宇产权和经营管理单位加快智慧楼宇建设,支持商务中心、共享空间等应用场景开发,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以楼聚产、以产兴区的“磁吸”效应,全年打造亿元楼宇30座以上。
三是加大招商引企力度。招商引资是破解楼宇空置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优化招商队伍,去年,我们完成了投促办、金街管委会、五大道管委会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招商专业力量,初步形成专业化全员化社会化的招商队伍,共引进优质企业项目超1000个,创近年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5.9%,位居全市首位。今年,在“3”个核心部门基础上,我们按照行业权责、主管权限新组建了“7”个产业招商组和“10”个协同招商组,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组成的“N”个全员招商组,形成了专业负责、产业发力、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3+7+10+N”招商队伍体系。盘活楼宇载体,坚持“盘活存量就是做大增量”的理念,由区级领导主动带头认领,将136座重点楼宇的空置载体盘活任务分解至全区56个部门单位,以协同联动、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加快推进“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提升招商质效,我们将步履不停“走出去”,面向“三北”、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发名片、广推介,积极引入一批外省市优质项目,与区内存量企业形成链条互补、优势互融,为楼宇经济发展提供注入源头活水。
和平区要内涵式发展,体现在空间向上发展。做强楼宇经济不是简单的提升出租率,而要引入更高质量的项目。和平区如何用好楼宇资源,发挥经济大区服务和辐射全市发展的功能?
郑伟铭表示,楼宇经济既能形成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多要素聚集,更能带动商业、文化、居住等多元业态融合,具有极强的聚合效应和辐射能力。目前,和平区正在加快构建“3255”都市型产业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楼宇资源的“黄金效益”,着重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动天津·金融街、CBD、天开高教园建设,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提升和平区作为经济大区的服务和辐射作用。
总部经济方面。近几年,我们充分利用独特洋楼资源和高端楼宇,先后引进中国通用机床装备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总部、中石油天津销售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联想、360、微医等一批企业总部、创新中心,为全市产业布局贡献了力量。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托136座重点商务楼宇和2185栋小洋楼资源,发挥驻区近200家总部型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引入与全市“一基地三区”发展定位相适应的上下游总部企业,打造全市高端总部基地。
金融街建设方面。目前,和平区云集各类金融机构550余家,其中法人持牌照金融机构16家,拥有全市38%以上的内资分行和75%以上的外资分行、35%以上的保险类分公司、66%以上的法人期货公司。我们将按照全市规划布局,以解放北路、大沽北路沿线为主要承载区,提升五大道配套服务区能级,利用10座金融特色楼宇和64万平方米预留载体,着力发展科创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打造全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核心区。
CBD建设方面。和平区是全市商务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拥有国际房地产咨询五大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11家全球航运头部企业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市部署,聚焦解放北路、南京路、小白楼三大片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现代金融、航运服务等业态,着力提升专业服务能级,重点打造现代化中央商务区。
高教科技园建设方面。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天津医科大学周边区域被纳入全市天开高教科技园核心区,我们将以天津医科大学气象台路校区为核心,充分利用医疗机构及周边高校资源,加快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医药研发、临床应用高效联动,促进“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打造以健康为主题的科技产业园。
和平区老旧小区多,房屋安全隐患、居住功能差,我们都遇到过哪些棘手的问题呢?又该如何破解?
郑伟铭表示,改善老旧住房居住条件是和平区很多居民的毕生心愿,也是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的用力方向。我们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从最急迫的问题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的居住条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稳步提升。
首先是确保房屋居住安全。住房安全是居民生活的底线,也是生命线。和平区的老房子很多,房龄长、条件差,普遍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我区很多老旧小区、伙楼大院设施陈旧,有的建筑为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想象。为此,我们加强隐患排查,改造居民用户燃气设施6.2万户,安装燃气防撞设施1900余处,专门为老旧小区配发灭火器,特别是给5000余位独居老人发放灭火毯。此外,还新建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站,每个街道都配备了基层消防站。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尽可能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针对安全隐患、房屋危陋问题,一叫就到,排险避险,用实际行动让生活在和平区的居民安心、温馨。
其次是改善功能配套设施。和平区存在130万平米非成套老旧房屋,家里没有厨房、卫生间等必需空间和功能设施,居民平日生活在这里很艰苦。所以,在确保居住安全的前提上,我们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非成套化的问题。过去几年,也一直在这一方面用力,但是和平区的老房子不是想象中说改就能改的,工作推进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历史文化街区多,且与老旧房屋所处区域高度重叠,由于建筑高度、开发强度的限制,没有改造空间,无法“大展拳脚”;居民诉求多元,特别是居住面积狭小、功能不全且生活困难的住户很多。为此,我们向市有关部门争取政策、与规划单位优化设计、跟居民群众征询方案,力求通过“城市更新”的办法带给群众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最近,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突破,嫩江路试点片区本月即将迎来第一批回迁的居民,其它试点片区工作也在努力推进中。
此外,今年我们计划改造包括浮德里、福林里、劲松楼、开封道4号院在内的11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6.5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1200户。重在功能提升和环境改善,主要是对房屋外檐、屋面防水、楼道墙地面、雨水管、老化电线、公共厨房及公共卫生间等18项内容进行维修。同时,还将对部分小区市政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包括疏通排水管道、拆建检查井、维修化粪井及路面和绿化恢复等。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概算、改造方案编制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10月份工程全部竣工。
最后是研究未来可持续的问题。和平区地域面积小,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这么大体量的改造工程,必须要走出和平,跳出和平的一亩三分地,向外寻求突破口,从全市层面统筹谋划和平区的城市更新问题。为此,前期我们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更大政策支持,开展先行先试;同时,发挥和平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主动与市级平台公司、兄弟区沟通研究,探索跨区联动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输出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推动居住在和平区非成套老旧住房中的居民外迁,实现人口疏解和居住功能提升。
住房改善问题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持续弥补老旧小区短板,抓好改造细节,防止粗枝大叶,用我们的工作,换取人民舒心的笑脸,赢得群众真心支持。
相关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