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多个项目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

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贵州大学举办。在主赛道的角逐中,中国民航大学本科生作品《超高音速飞行器热端部位连接用高性能耐高温胶接技术与产品》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700多个优秀项目同台竞技,夺得全国二等奖,《创意无“束”—熔丝制造无支撑打印工艺践行者》《能量密集型微小涡喷动力装置》2个项目获全国三等奖;在红色专项评审中,《青耘盐北——盐北村沉浸式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转型之路的调查研究》1个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取得中国民航大学参赛历史以来最好成绩。
《超高音速飞行器热端部位连接用高性能耐高温胶接技术与产品》项目从天津市20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终审决赛,由中国民航大学本科生团队飞行器热防护耐高温材料研发团队制作并完成。团队由理学院副教授王明超指导,材料物理专业学生陈兆立担任负责人,来自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等学院的8名学生共同组成。
面对陶瓷与超合金难以高温连接的技术瓶颈,团队利用溶胶凝胶包覆高活性多元金属粉预制技术改进硅树脂基胶黏剂制备工艺,实现了合金化对耐高温胶陶瓷化进程的可控调控。通过胶层共价键与金属键的共存,解决了陶瓷与合金无法化学相容的瓶颈。通过热膨胀系数(CTE)可控调节,突破了CTE差异大的壁垒,实现了热应力的有效缓和。团队独创性地研发了可为氧化锆陶瓷与钛/镍合金在室温至1100℃提供5MPa及以上粘接强度的新型耐高温胶产品,该产品还适用于钛/镍合金与氧化铝纤维布/毡、气凝胶、高温玻璃之间的连接,现已在多个预研项目上得到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团队共发表陶瓷合金专用耐高温胶相关SCI论文3篇,其中2篇为顶刊,发表其他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项目技术研发产品已注册商标,样品应用于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的预研项目。未来,这一技术有望在航空航天飞机、高超音速民机、高超音速变轨导弹、核电站热防护、锂电池热失控防护、高温地表研究等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民航大学于2022年10月启动了“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校内赛,从各单位遴选推荐的174个项目中评选出校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8项,累计表彰学生396人次,同时根据专家评委评审确定了3个赛道共计68个项目作为校内优秀培育项目。为进一步发挥竞赛育人的功能、提升育人品质,学校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从资源整合、资金投入、项目指导、服务保障等方面对培育项目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邀请校内外专家从项目定位、材料打磨、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对一辅导。
一直以来,中国民航大学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开展“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竞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促进民航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民航高等院校素质教育、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鞠宁)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