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蝶变”密码 城市更新以“新”换“心”
一座城的成长与蝶变,是时代的发展与映照。
耀华中学红桥学校周边地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滨海新区建材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开工、津龙湾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提升改造区一期工程交付……今年以来,我市城市更新项目全速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原地升级”。
民之所盼,正是政之所向。近年来,聚焦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我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描绘出了一幅内涵式发展的城市新画卷。
打造城市更新“天津样本”
近年来,我市科学谋划形成更新思路,一批闲置低效资源资产被“唤醒”,城市更新加码提速,为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天津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中心城区5方面提升计划、16项更新工程、44项重点任务;同时制定《城市更新项目策划方案编制指南》,规范项目谋划工作。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方面介绍,今年以来,我市推动各区加紧谋划更新项目,上半年新增河西区西南楼、红桥区西站南、东丽区东丽商场等7个综合片区类更新项目。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审定、招标城市更新项目29个。
要让城市始终保持活力,就需要做好城市体检,及时掌握城市状态,系统治理“城市病”。
2023年,我市入选全国“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建立的“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闭环工作机制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
今年,我市在去年城市体检国家试点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扩大体检范围,搭建“61+38”特色指标体系,优化采集方式,依托数字住建平台建立采集系统,对全市16个区、249个街镇、约23万幢住房全面开展体检,以体检发现的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老旧小区改造让“老破旧”变成“新绿美”,城市“边角料”变身一个个绿荫环绕的口袋公园……城市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让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城市更新是为了发展,更是为了惠民生、赢民心。
靖江东里和义江里两个小区是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涉及居民3800余户、人口7700余人。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天津城投集团所属城更公司积极开展社区体检评估,调研居民对公共生活空间的更新提升需求。
充分了解多方意见建议后,靖江东里小区东侧的一处低效闲置自行车棚被打造成时代书吧和社区食堂,“烟火气”与“书香气”完美交融。
小小方寸间,满满幸福感。今年夏天,时代书吧又增加了一重“身份”,成了青年夜校实体阵地。城投集团所属城更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未来,这里还将常态化开展读书沙龙主题活动,引入绘画书法、摄影摄像、视频剪辑、鸡尾酒调制等受青年人喜爱的夜校活动。
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是我市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品质、持续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持问政于民,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悦桥将以怎样的姿态亮相海河之畔?2022年,我市针对其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最终,16万余人参与投票,“海柳之跃”方案脱颖而出。眼下柳悦桥正加紧施工,期待即将变成现实。
“现在小区环境变好了,健身广场、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样样俱全,老旧小区的短板都补齐了,越住越舒服。”提起城市更新,不少老旧小区居民赞不绝口。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作为五大道唯一的中式传统风貌建筑,曾经的蔡氏家祠经过保护修缮成为大理道5号樘院,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文化和旅游实现有机融合,赶上节假日,常常一座难求。
盘活闲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的经济业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城市更新让一大批老街巷、老厂区、老旧社区变身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激活城市“二次生长”,让新风景焕发新生机。
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市第一机床总厂,曾是中国齿轮机床行业的领航者。2023年启动城市更新工程,对老工业片区进行改造再利用。
眼下,第一机床总厂及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正加快推进,园区内已完成产业创新中心、津一厂史馆和产业会客厅等4000平方米主体建筑的加固和修缮,已有3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多个工业老厂房正在进行施工改造。未来,更新后的厂房区域将形成智能科技、工业设计、数字经济及文商旅融合的产业、商业集群。
“老”建筑也能讲出“新”故事。作为柳林城市更新项目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体现天津地区近现代建筑建造工艺水准的天津市总工会第二工人疗养院,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原则,如今,历经近一年的修缮盘活后重新亮相,并被赋予产业服务的新角色……
向“新”而行,向“新”而兴,天津正朝着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加速迈进。(记者 胡萌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