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季,天津护鸟用上“黑科技”
每年秋冬季,本市都会迎来数十万只候鸟。记者从天津市规划资源局获悉,随着迁徙高峰的到来,今年天津各大湿地再次成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天津采取全新的“黑科技”手段,利用无人机巡检、卫星定位追踪等技术,为候鸟筑起了坚实的保护屏障。
作为天津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七里海湿地每年都吸引成群候鸟栖息。“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今年已有超过50万只候鸟经天津停歇,种类多达上百种,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遗鸥等珍稀濒危物种。”市规划资源局野保处副处长教效同说。随着迁徙高峰期的到来,如何高效、精准地监控成群聚集的候鸟,成为保护工作的难题。
为此,天津首次启用无人机巡检系统,投入候鸟的保护工作。譬如在七里海湿地,无人机巡检系统全面投入使用。通过一键启动,无人机便能迅速起飞,按预设航线对湿地进行全天候巡查。与传统人工巡逻不同,五架无人机能够在短短半小时内完成湿地的监测,显著提升了巡查效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实时传回监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潜在的非法活动,如偷猎、破坏湿地等行为,确保保护区内的生态安全。
除了无人机巡检,卫星定位追踪设备也被用于候鸟的保护工作。天津科研团队为部分候鸟佩戴了微型卫星追踪器,借助北斗卫星技术,实时跟踪候鸟的迁徙轨迹和活动范围。这些小巧轻便的追踪器几乎不影响鸟类的日常活动。通过卫星追踪,科研人员能够获得候鸟的迁徙路线、栖息地点以及是否存在受伤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工作人员可以立刻采取应急措施,为候鸟提供及时的保护。
今年,天津科研团队将卫星追踪器的定位频率从每小时一次提升到每分钟一次,大大增强了数据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这些追踪数据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科研人员更好保护候鸟。”天津师范大学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研究团队负责人赵大鹏说。
在北大港湿地,多个高清监控探头隐蔽布设,全天候监控候鸟的动向。这些设备不仅具备高分辨率,还支持夜视功能,能够清晰捕捉到候鸟栖息、觅食、嬉戏等画面。通过这些技术,科研人员能实时观察候鸟的行为,获取详细的繁育、觅食等数据,提供有力的保护依据。赵大鹏举例介绍,今年在东方白鹳的繁育期间,监控系统记录下了东方白鹳从筑巢到幼鸟破壳的全过程,成功获取了宝贵的行为学数据。这些数据为未来候鸟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持。
保护候鸟不仅仅是天津单方面的努力。今年,京津冀规划资源部门联合出台了《京津冀鸟类等野生动物联合保护行动方案》,形成了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通过这一行动方案,京津冀三地在湿地保护方面紧密协作,共同为候鸟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卫星技术的逐步应用,天津的候鸟保护工作已经进入智慧化、精准化的新阶段。利用这些高科技手段,科研人员不仅能够更高效、更实时地“走近”候鸟,还能为公众提供更生动、直观的保护信息。“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候鸟智慧监测的覆盖范围,提升监控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市规划资源局野保处副处长教效同说。通过“一体化天空地监测系统”,本市将继续加强候鸟栖息环境的保护,打造候鸟迁徙路上的温暖港湾,助力候鸟在迁徙旅程中飞得更远、更高。(记者 雷风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