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天津国资系统今年“三量”工作成果突出 企业利润总额实现11.6%同比增长
天津国资系统“三量”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 杨僧宇摄
人民网天津12月13日电 (杨僧宇)“今年以来,全市国资国企38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工或盘活。今年1-11月份,市国资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在12月12日召开的天津国资系统“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国资委主任张勇介绍了全市国资国企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三量”工作的成果,并回答了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
在分类施策盘活存量方面,天津国资系统组织企业重新摸排土地、房产、产能、资金、品牌、资质等各类资产底数,一企一策、一案一策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统筹盘活土地、房产。坚持“善建善营”“内容为王”,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今年以来累计盘活闲置及低效土地房产130万平方米,11个城更项目开工建设。
原开滦矿物局大楼历经两年时间盘活,在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期间首次精彩亮相,成为天津金融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金融机构服务中心。柳林创意之城产业运营服务中心开放运营,一机床项目向市民呈现天津工业遗存新地标,吉利大厦改造提升后重新开业,津龙湾TOD文化广场建成运营,作为全国百货店中唯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劝业场保护修缮工程启动。推动低效产能升级。渤化集团升级改造聚甲醛装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百利集团大型阀门数字化生产车间改扩建,渤轻集团“天女”油墨扩能项目开工建设,水务集团依托凌庄水厂闲置厂房,打造高品质生活饮用水基地。发挥国企资质效能。轨道集团为北京等8个城市、14个项目提供轨道咨询服务,走出国门成功签署哈萨克斯坦、巴西圣保罗等项目,合同金额14亿元。
在集聚资源培育增量方面,天津国资系统深入推进“十项行动”82项重点任务、72个重点项目的实施,重点项目投资累计达到1062亿元。承办中国500 强企业高峰论坛,53个代表性项目集中签约,金额合计1288.3亿元。
泰达控股与中电科技合作建设的天津软件园正式开园,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城投集团与国电投合作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能源集团成功引入华润天津医药公司盘活厂区资源。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增量。食品集团冷链食品物流基地项目一期、临港粮油应急储备物流中转项目投产,乳品加工基地项目二期启动。纺织集团天纺科创智慧谷项目竣工开园,渤轻集团无菌饮料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中环集团全力推进N型高效电池片项目。津智资本积极探索切入碳资产业务领域,津投资本上线我市首个数字资产服务平台。
在改革创新提升质量方面,天津国资系统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体任务整体完成率超过70%。海河乳品、天科数创、泰达绿化新晋入围全国“科改示范企业”“双百企业”,天津国企累计达到15家,4家企业获评标杆、优秀。深入开展“育精培优”专项行动,入围企业达到89家,推动一批二、三级企业“小升规”。实施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专项工作,组织企业推动148个技改和科技攻关项目,组建5个产业创新联合体、3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和13个省级创新平台。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市级监管企业销售、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同比压降5%,企业亏损面较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31家市级监管企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8家企业入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先锋100指数”,4家企业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蓝皮书优秀案例。
张勇表示,下一步,天津国资系统将坚持“三量”这一行之有效的路径,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强产业链、科技、应用场景、金融投资、人才等五个方面创新赋能,推动资产盘活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加强与央企、外企、民企等不同类型企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融通发展;健全有利于企业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