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谷”结出“协同果”
京津冀三地联手打造的“碳谷”是个什么谷?
按照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的《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规划,依托北京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河北石家庄、廊坊布局石墨烯粉体、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线等重点项目,支持天津宝坻、东丽布局石墨烯润滑材料、陶瓷材料、防弹装甲材料等重点项目,三地协同共建“京津冀碳谷”。
作为“京津冀碳谷”天津主承接地,东丽区的碳材料产业发展如何?“碳谷”里“结”出了哪些协同成果?近日,记者在一线走访,寻找答案。
走进中航蓬远(天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石墨烯复合材料预处理、材料粗加工、产品焊接、检验……工人们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流水线作业。据了解,石墨烯固态均温板是该公司的主营产品,也是“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生动体现。
“我们在北京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发,其成果在天津公司产业化落地。”该公司总经理焦旸告诉记者,临近春节,厂里正在加班加点赶工期,“我们最近正在赶100件石墨烯水冷板的订单,预计本月15日发往上海”。
近年来,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微型器件集成化及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不断攀升,电子设备发热量和热流密度持续增加。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55%的电子设备失效是由高温引起的,半导体器件的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其可靠性就会降低50%。石墨烯固态均温板替代铜基散热材料,可将导热系数提高100%、减重70%;替代铝基散热材料,可将导热系数提高300%、减重10%。”谈起自家的产品,焦旸打开了话匣子。他表示,去年,该公司生产了5000多件产品,产值达1000多万元。
眼下,东丽区聚集了以中航装甲、核兴航材等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十多家,其中九成以上有京津合作背景,产品涉及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陶瓷型芯、石墨烯橡胶材料等领域。
“东丽区引入了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航材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其中,与航材院的合作是我区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抓手。双方通过设立创新研发专项资金、知识产权占股等多种方式,落地了一批石墨烯新材料项目。”天津帝达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洪智说。
焦洪智所说的“航材院与东丽区合作落地的项目”,天津烯航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烯航)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是由航材院和东丽经开区为推进石墨烯弹性体材料产业发展合作成立的,其中航材院提供技术支持,东丽经开区提供产业落地支持。
制动控制阀阀芯、120阀石墨烯夹布膜板、空气制动系统用橡胶元件……在天津烯航的展览区,数十种产品陈列在展示柜中。
“我们就像‘揉面团’,把石墨烯‘揉’进橡胶里,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天津烯航总经理周易文举例称,大秦铁路货运列车原来的制动产品使用寿命为1至1.5年,而现在,部分列车使用的是该公司石墨烯橡胶材料制成的产品,使用寿命为4年;地铁基础制动装置使用石墨烯橡胶产品后,使用寿命比原来的产品提高了近一倍。
这些看着不起眼的零部件将京津冀三地的产业优势集合起来。航材院在石墨烯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优势,天津烯航每年从航材院购进60公斤左右的石墨烯。而产品中的金属结构件则来自河北省的机械加工厂,天津烯航每年发往河北省企业的订单近400万元。
“我们的产品近70%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春节前后,轨道交通一是保春运、二是过完春运要马上检修,对零部件供应商来说,这段时间是最忙的。”在天津烯航生产车间,记者见到正在进行制动缸皮碗硫化作业的刘智明,他告诉记者,最近正在赶工一个300多万元的订单,要生产近万个产品。
“一般来说,100克的橡胶融入约2克的石墨烯。我们一年要用掉10多吨橡胶,年产20多万个零部件产品。”据刘智明介绍,去年,该公司近4万个产品出口到欧洲。
在我市,积极转化北京研发成果的企业还有很多。焦洪智参加过两次京津冀石墨烯大会,并代表东丽经开区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房山园、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河北省固安县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
“京津冀三地相关部门经常相互走访。前段时间,北京市房山区管委会的领导过来,跟我们探讨产业合作。目前,我们正在对接3个北京项目。”在焦洪智看来,汽车和航空航天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产业链生态完善,这为碳材料企业提供了横向发展的空间,“有些为航空航天做配套的企业,正在向汽车领域拓展市场,我们也在帮他们对接”。
在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研发协同和人才协同的共同发力下,“碳谷”里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进千行百业。
“我们有5亿元规模的东丽经开产业基金,还跟海河基金成立了6亿元规模的海河恒盛智能科技产业基金,现在正在跟相关企业探讨成立汽车领域的产业基金。现有的产业基金在东丽区已投资十多家企业。”东丽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泽岩表示,下一步,东丽经开区将加速与北京的产业资源和研发资源对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协同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整合资源力量,深化京津冀三地企业间对接合作,联合区域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石墨烯产业集群。(记者 宁广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