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芦台大集 闻着年味儿了
芦台大集距今已有约350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农历逢三、逢八开集,目前已是天津规模最大的农村大集。记者了解到,芦台大集已经发展到1000多个摊位,今年芦台大集开展春节系列活动,不仅在农历三、八开集,其他时间段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在原有基础上增设35亩地块区域,加开“逛宁河 赶大集”主题年货集,民俗表演、非遗体验,百姓春晚等活动,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年味儿十足。
非遗绒花火了
在“文化市集”区域,木版年画、剪纸等非遗产品展示不仅让游客饱眼福,还能在游览中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这盆小柿子跟真的一样,过年摆家里多好看。”在非遗绒花展位前,手工的盆栽和插花引来了众多游客,一盆形如柿子的盆栽绒花卖88元,刚开集不到两个小时就销售过半。摊位上的李建明大姐告诉记者,她们是悦港湾社区居民组成的“花样年华”妇女小组,团队有30多个人,最大80来岁,最小的也有60来岁了,大家平日里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做非遗手工,现在展示的两款非遗绒花她们分别做出了32套,为了赶出这批活儿,她们前几天每天马不停蹄,从做小花蕾、组装到装盆,十来个人一整天才能做出4盆左右,一棵盆栽上面有50个小柿子,每个小柿子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李建明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她们的妇女小组还会将更多的非遗手艺学起来,参加更多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希望以后能用更加创新和时尚的手段传播和推广这些传统技艺。
老外也来逛大集
“哇,外国人也来逛大集了!”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一边惊讶地喊着,一边礼貌地和对面走来的外国游客招手打招呼,这名游客立刻停下脚步,和男孩打招呼合影留念。这名外国游客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留学生斯维塔,斯维塔是俄罗斯人,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这是她第一次来到芦台大集,刚刚看到了剪纸、宫灯,以及舞龙舞狮、杂技、变脸等非遗相关的表演,在这里能感觉到浓浓的年味儿。
现场,还有宁河区的书法家田宝军为大家写福字。站在一旁的一名外国小伙子目不转睛地学习着老师在写书法时的运笔,不时还用手比划模仿,田宝军一边写字,一边指导他如何掌握写毛笔字的要点,福字写完,田宝军在福字两旁又添上“宁河第一福 福满人间”,随后印上印章,将喜气洋洋的福字递给面前这名洋学生。
记者了解到,这次天津外国语学院共有40余名留学生来逛大集,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现场体验了制作丰台木版年画、剪纸、葫芦烫画等非遗手艺,大家还兴致勃勃参与了有奖问答、猜谜等活动,得到了春联、福字、糖果、鸡蛋等小礼品的奖励,这次逛大集对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很有帮助。
芦台大集 今年内容更丰富
记者从宁河区宣传部门了解到,今年,宁河区在芦台大集光明路口处安装了两座主题牌坊,增加芦台大集辨识度,在大集街道两侧及35亩商业地块内设置了7处网红打卡装置,突出“儿时的记忆”主题,将方言、美食、老物件等本地特色通过这些装置展出,营造多个具有宁河本土文化内涵的网红点位,配合“集章打卡送好礼”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从今年元旦至2025年2月12日(元宵节),非农历三、八集日期间,利用35亩商业地块,开展“逛宁河 赶大集”主题年货节活动,分别设置年货商品展销区,如春联、吊钱儿、灯笼、天津本地及其他地区特色商品等,还增加了互动体验区,如套圈、打气球、吹糖人、做糖画等;在特色小吃区,专门引入50余种全国各地网红小吃;芦台春、义聚永、二锅头等品牌白酒也都出现在宁河老酒品鉴展销区;宁河特色商品及非遗展示区,如河蟹面、肉焖米饭、马二烧鸡、岳龙红瑶红薯等。
为方便市民前来逛大集,今年,芦台大集还开通了天津站、西站、文化中心站、滨海龙都站、财经大学地铁站5条“1元直通车,宁河赶大集”定制公交专线,方便市民来赶大集,感受这里的“文化味”和“烟火气”。(记者 张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