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纷新路径 天津市16个区综治中心挂牌成立

多元解纷再添新路径。3月30日从天津市委政法委获悉,目前,全市16个区综治中心均已挂牌成立,24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旨在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综治中心全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有关功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协调推动群众反映矛盾纠纷的统一登记、依法流转、督促落实,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群众有什么样的困难和诉求可以去综治中心?各类矛盾纠纷,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纠纷、医疗纠纷、劳资纠纷等;法律咨询与服务,如法律问题咨询、公共法律服务、司法调解等;申请调解,群众对自己身边遇到的矛盾问题,可以到综治中心申请专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如因家庭矛盾、突发事件导致的心理困扰,社区矫正人员或特殊人群的心理支持等。
进了综治中心这一扇门,都有哪些服务和流程?近日,记者来到南开区综治中心,一进门,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设置的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和指挥调度区等办公区域,“当群众来我们这里反映问题,我们会将他的基本信息和诉求等全部录入系统,对办理程序、进度、结果等进行实时跟踪、动态掌握,持续更新问题处理情况和各方的意见建议,建立一套提示、催办、反馈等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化解力度,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南开区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科长杨庆举介绍。
不只是全流程记录、转递、督办,“我们还将涉及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单位,引入综治中心,设立专门窗口,采取常驻、轮驻等多种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在红桥区综治中心,红桥区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科长陈萌说,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以及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都有窗口,由专人等候,随时接待群众反映问题。对群众上门反映的矛盾纠纷,坚持先行调解,安排入驻单位及专业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对单靠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通过牵头组织多部门或者指定责任单位等方式,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动解决。调解不成的问题,还可以规范、依法、高效地导入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信访、诉讼等解决渠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刚刚起步的综治中心,已发挥作用,为群众化烦解忧。
在西青区,王先生停在小区的车被一辆外地车剐蹭,外地车辆是新车,还没来得及上保险,事故车维修费预估1万元。双方围绕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产生分歧,多次协商无果。僵持中,得知区里有综治中心,王先生和对方车主以及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来到了区综治中心。
工作人员受理后,立即联系区住建部门开展工作,并协调律师进行法律咨询,组成联合调解团队,从事故责任认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为各方分析。最终,涉事各方就赔偿达成一致,当天就在综治中心签署了和解协议。
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不仅需要“一站式”整合力量,还需要专业力量。据了解,各区综治中心引入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品牌调解室、律师等优质调解资源,并积极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心理服务等社会力量入驻。对一些专业性、政策性较强的矛盾纠纷,依托街乡镇、社区村,为群众提供预约调解、下沉调解等服务。
“我们要求各区综治中心的群众接待场所,要设在交通相对便利、方便群众办事的地点。”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强说,“群众看到的只是一个综治中心,我们还建设了全市综治中心大数据平台。构建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信访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闭环链路,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掌握、闭环流转,用大数据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韩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