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东丽:以推动产业升级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天津3月31日电 (记者孙翼飞)日前,天津市东丽区举行“以推动产业升级支撑东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公布该区2024年全年以及2025年前两个月的经济工作成绩单。
发布会现场。东丽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增加值占比3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达60%,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6.5%。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增加值占比提高8.8个百分点。
项目支撑不断增强。谋划实施重大项目213个,完成投资207.3亿元、增长8.5%。全区共19个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支持,新增投资79亿元。玉湖冷链项目投资近50亿元,建成后营业额超300亿元。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航空航天产业链产值增长21.1%,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00家。引进华依汽车北方测试中心、首航科技等链上主体,中汽零部件检测全国总部投入运营。
创新动能不断集聚。天开东丽园7月5日获市政府批复纳入“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11月1日开园运营。园区主导产业为低空经济和商业航空航天,新引入东腾科技、云际航电等科技型企业103家。高水平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港,引进联合创新实验机构14家。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落地建设,设立医工海河创业投资基金,导入优质企业50家。
今年以来,东丽区继续锚定经济大区建设目标,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专项行动,抢抓政策机遇,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1-2月,东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6倍,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2%,交通运输业营收增长6.7%,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优,实现良好开局。
同时,东丽区委常委、副区长张磊介绍,下一步,东丽将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观在大处”,增强全局观念。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联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深化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服务协助,对接争取中国资环集团等央企在东丽区设立新业务板块,全年疏解北京项目投资额超100亿元。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谋划超长期国债等政策资金项目,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前瞻谋划重大项目、改革举措、重点任务,为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打牢基础,支撑未来5年的发展。
二是坚持“谋在深处”,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扩大产业投资,集中精力招引当期支撑力强、未来成长性好的标志性项目,着力提升城市投资密度、创新浓度和产业厚度。擦亮天开东丽园品牌,做强航空航天研发产业化基地,新引入科技企业150家以上,在低空经济方面谋求更大突破。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用足用好“两重”“两新”等中央政策,加快华明高新区基础设施提升、务本河泵站扩建等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承载能力。稳定房地产投资,加强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保障,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和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三是坚持“抓在要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天钢等企业推进设备更新,分类分级推动实施技改项目60个,更新设备1000台套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港建设,深化与清华天津装备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撮合对接活动不少于50场。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产业发展路径,为制造、金融、城市治理等千行百业加力赋能。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速玉湖冷链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四是坚持“虑在细处”,强化服务保障。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抓手,建立“项目长制”“企业服务专班制”,深化“丽企办”特色服务,落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持续优化服务保障,加大商贸消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提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