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四月的武清,新枝吐蕊。近日,武清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春讯”。
2024年,武清区民营经济“拔节向上”,民营经济增加值627.3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148.7亿元、同比增长10.4%;出口总额90.9亿元、同比增长6.7%;税收110.4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四成以上的外贸出口额、五成以上的投资、六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产值、七成以上的税收、九成以上的就业。
多年来,武清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向新而行、强链壮群,成为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走进位于武清开发区的天津华德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碳控官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时展示能耗数据,绿色低碳转型正在逐步显效。华德智慧加速建设新的“绿色引擎”,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完整的创新生态链,将建筑能源行业高效、专业的智能管理方式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现代技术加速革新,传统产业谋求创新。位于南蔡村镇的老牌自行车生产企业——天津金轮自行车集团有限公司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始终保持澎湃活力。“我们从传统代工起步,通过技术创新、绿色创新、模式创新,逐步实现从单一生产到全产业链布局的跨越,产品涵盖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电摩全系列。”企业相关负责人蔡梅说。如今,企业产值实现年产值超50亿元,“武清智造”的自行车行走在150余个国家的街头。此外,企业还牵头制定了电助力车国际标准,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像华德、金轮这样的企业在武清区比比皆是。武清区围绕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创新浓度”提升“发展密度”,以科技创新促升级,以数智赋能促升级,企业创新平台累计达到45家,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累计达1430余家、950余家、260余家。
创新主体破土丛生,多面创新力量互动共生;数字引擎轰鸣,持续掀起数智化改造浪潮;存量资源蝶变新生,创新活水奔涌成潮……
“链”升级、“强”动能、“增”力量。在武清大地上,特色优势产业成链成群、向“强”而进的生动图景正在上演。
在京清汽车产业园,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园一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如今,这里已汇聚海纳川海拉、延锋座椅、保光汽车等优质企业,来金汽车扩产项目、祥鑫汽车零部件项目将于今年相继落地,形成以汽车智能座舱、汽车内饰、空调、阻尼板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这里加速形成。
走进位于武清区西南部的京津科技谷,融科联创(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RoycomONE智算一体机解决方案已完成对DeepSeek-R1模型的全面适配。“我们为教育科研、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智算支持。随着与国内厂商共建的信创生态落地,融科联创将在三年内建成京津冀AI算力服务标杆,为中国智算产业注入‘武清动能’。”该公司总经理荆艳华说。
融科联创只是武清区推进数实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眼下,高村数智创新园正在加快扩容提质,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产业集聚区,中国电信智算中心建成京津冀地区首个国产自主可控“万卡”级智算资源池,安擎智算中心项目、国家生物制造数据中心项目等算力应用项目相继签约。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得益于武清区始终坚持做优“武清效率”、做实“武清服务”、做强“武清生态”,用心用情用力厚植营商环境“沃土”,使民营企业“如鱼得水”、敢闯敢干,“繁花”终得绽放。
“武清的惠企服务,既有温度更有精度”——这是广大民营企业对武清的评价。全区出台营商环境跃升10条措施,提升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实效性;落实企业专员、企业家周等机制,累计走访企业1.1万余家次、解决问题770余个;新增2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社会投资项目关键环节审批时长压减50%。
当好惠企服务“贴心人”,用好政策叠加“强效应”。武清区根据财政和金融政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帮助民营企业融资66.9亿元;利用贸易政策,组织民营企业参加融洽会、国际交流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广“海外仓”模式,全区民营经济进出口额132.3亿元,占比超40%;落实人才政策,优化用工服务,引进各类人才1.3万人、“送工”1.5万人,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民营企业家们吃下“定心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