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天津河西:绘制“研学地图” 提升协同育人质效

郭维瑾
2025年04月09日15:35 |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小字号

“同学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

“是髯口!”

“没错,那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试戴一下。咱们一起表演京剧《淮河营》中‘此时间不可闹笑话’唱段,好不好?”

说罢,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唱腔响起,上一秒还生龙活虎的小学生们,俨然已是“戏中人”模样……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戴髯口,学习表演动作。人民网 郭维瑾摄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戴髯口,学习表演动作。人民网 郭维瑾摄

日前,“遇见非遗 薪火‘湘’传”主题研学活动在天津市河西区西岸非遗体验馆拉开帷幕。湘江道小学的“尚美育苗”课程,从校内“搬”到了校外,孩子们唱起京剧时,比往常更起劲儿、更字正腔圆。

令孩子们更加惊喜的是,学校这次特别邀请来非遗传承人作为“老师”,手把手传授技艺。

“一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自豪,在这里,我不仅了解到‘家门口’的非遗,还和传承人老师们学到了手艺。”六年六班学生林姝函向记者展示起自己的作品,她表示回去之后,也想邀请家长和朋友们来这里“打卡”体验。

经过一上午的时间,大家穿针引线、揉面塑形、以丝为笔,分别体验了王氏手绘盘丝传统服饰技艺、天津面塑制作技艺及津派花丝制作技艺,满载而归。

“手绘盘丝”小组学生与传承人老师合影。人民网 郭维瑾摄

“手绘盘丝”小组学生与传承人老师合影。人民网 郭维瑾摄

“你看,这一上午,孩子们都特别专注、精神饱满,因为他们在正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河西区湘江道小学校长沈丽梅告诉记者,这是该校新学期以来第一次以研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走进非遗场馆,把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

“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来看,这次‘尝鲜’,尝对了。”沈丽梅介绍,湘江道小学一直以“三国”(即国学、国粹、国球)为办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尚美育苗”系列课程,此次外出研学中的京剧、掐丝内容,孩子们在校内并不陌生,“如何更好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自去年天津市教委发布《天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管理办法》以来,我们便有意把研学实践与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有机融合起来。”

有了想法,那就付诸行动。依托河西区丰富的自然、人文、科技资源优势,湘江道小学联合区教育局“碰撞”出新点子——绘制“研学地图”。

寒假期间,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纷纷走进自然景区、文博场馆,深入挖掘学校周边的研学地点,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提供校内可对外研学参观的场所。

湘江道小学老师手绘的“研学地图”。人民网 郭维瑾摄

湘江道小学老师手绘的“研学地图”。人民网 郭维瑾摄

“寒假假期很短,接到任务,有的老师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但大家热情高涨,挖到了许多‘小众且宝藏’的研学点位。”湘江道小学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高永超拿出一份纸质版“研学地图”,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比如在津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学生们可以边了解津河历史,边学习法治知识;在河西区文化馆,学生们能够参观天津市各界妇女书画艺术作品展,拓宽艺术视野。目前,地图上共18个点位,是我们评估了各资源点的教育价值、安全性、可容纳人数、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最终筛选出的适合学生研学的优质资源。”

“不仅如此,随着《哪吒2》爆火,我们还将依托河西区哪吒小镇,开设哪吒主题系列研学课程,让孩子们透过各学科不同的视角‘看’哪吒、‘做’哪吒,培育孩子们勇敢、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湘江道小学德育副校长高洁补充道。

“研学地图”画好了,如何让“研学地图”更好落地,令学生们参与感更足?成了湘江道小学面对的新难题。

“目前,我们共有5个校区,每个年级14—22个班。说实话,很难把地图上所有的点位全部带孩子们走一遍,甚至有一些点位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带一部分学生出去。”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湘江道小学党总支书记刘芳介绍,一方面,学校将通过差异化的研学路线,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针对低年级同学,研学点位规划在学校1公里以内;针对高年级同学,研学路线则延伸到3公里及以外。另一方面,研学实践活动也要与课程教学统筹考虑,根据学生们所上的课程,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研学点位。

“例如我们此次在河西区西岸非遗体验馆开展的主题研学活动,就是把道德与法治、劳动及校本课程进行跨了学科融合,开展的项目式学习。”刘芳表示,学校还将通过“视频课程+体会分享”的模式,打造校内“研学云课堂”,没有条件到研学点位实地上课的班级,能够观看“云课程”来增强体验感。同时,在校内开辟“研学点位‘种草’墙”,鼓励参加过研学实践活动的同学,以不同形式,分享研学体会。“我们希望,通过以点带面,学生们在假期也能和亲人朋友一起去‘研学地图’上的点位看一看,探索形成学生广泛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湘江道小学教学副校长章虹说。

“‘研学地图’试点的探索,不仅是为了打破校园围墙的边界,更希望以实践育人为纽带,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动能。”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建伟表示,后续将在全区中小学分批推广“一校一图”特色研学模式,争取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城市文脉、感悟时代脉搏。

下一步,河西区教育局将联合区文旅局、街道社区、科技企业等多元主体,建立“教育资源联盟”,通过动态更新研学点位、开发数字化导览平台、培育专业导师队伍等举措,让研学实践从“单点突破”走向“全域覆盖”,真正构建起“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育人共同体,共同书写新时代协同育人的奋进篇章。

(责编:孙一凡、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