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轨道“海棠文化节”启幕

人民网天津4月12日电 (记者孙一凡)4月11日上午,天津地铁3号线津湾广场站化身“城市文化会客厅”,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天津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中交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承办的“海棠文化节”启幕,为乘客奉上一场视听俱佳的文化大餐。
中交轨道“海棠文化节”启幕。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好!”伴随一阵喝彩,站厅中央的“琴韵棠前”海棠服务岛骤然亮起。天津青年宫音乐家们指尖轻扬,《盛世国乐》的恢宏旋律点燃全场,为活动拉开序幕。八位来自南开大学旅游学院的“花仙子”身着汉服款款而来,衣袂翻飞间,尽显“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古典韵味,过往乘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唯美瞬间。
丰富多样的节目为进出站乘客送上视听盛宴。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没想到坐地铁还能听京剧!”乘客举着手机说道。中交轨道运营公司员工献上一曲《空城计》,字正腔圆、唱腔醇厚,赢得满堂喝彩;转角处,钢琴版《青花瓷》让人仿佛置身烟雨江南;最令人称奇的是中阮与笛子合奏的《瑶族舞曲》,传统民乐与现代编曲碰撞出惊艳火花,引得不少乘客驻足跟拍。
市民在“海棠文化节”文创市集集章打卡。人民网记者 孙一凡摄
文创市集前人潮涌动,从帆布拓印到掐丝珐琅,从精致套票到时尚透卡,数十种海棠主题产品琳琅满目。最热闹的当数非遗体验区,手工艺人现场演示传统花钿绘技法,一朵朵娇艳的海棠在乘客额间绽放,让乘客在出行中邂逅人文之美。
“轨道交通不仅是出行载体,更是文化纽带。我们要让其成为可阅读、可品味、可流连的城市文化长廊。”天津市交通运输委轨道处处长杨亮表示。他介绍,此次活动通过“轨道+文旅”深度融合,让乘客日常出行变成文化体验,下一步将持续以“绣花功夫”精耕文明环境,以“跨界思维”赋能沿线经济,让“流动的天津”更具魅力,让“人民的城市”更有温度。
中交一公局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高利珍表示:“天津地铁3号线已获评交通运输部品牌线路、适老化品牌线路,周邓纪念馆站获评全国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活动正是政企协同、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她表明,中交轨道“海棠文化节”打卡集章、文创大赛等活动将持续至4月底。未来,公司将持续升级“轨道+文旅”服务链,深化智慧出行、全龄友好等举措,推动文化惠民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