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一朵海棠花 绽放一座城

春风拂过五大道,千树海棠次第绽放,粉白花瓣织就津城最浪漫的春色。4月3日,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以“津遇和平·戏聚海棠”为主题盛大启幕。截至4月11日12时,天津市和平区重点景区(金街、五大道、津湾)接待人数合计802.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1%;文旅商综合收入合计18.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
这场持续9天的春日盛宴,不仅是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视觉狂欢,更成为天津和平区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激活消费新动能、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从“赏花经济”到“全域沉浸”,从“流量引爆”到“长效赋能”,和平区以系统工程思维擘画发展蓝图,让一朵海棠花的生命周期,升华为整座城区的价值重构。
从“赏花节”到“城市剧场”,从“看客”变为“主角”
重塑文旅体验范式
“当城市以开放之姿拥抱来客,每个瞬间都能邂逅意想不到的浪漫。”这是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彭芃在今年海棠花节发布会上的开篇,道出了本届海棠花节的核心理念——“无处不沉浸”。相较于前两届,第三届海棠花节以“城市剧场”为框架,将历史街区、现代艺术与市井烟火深度融合,构建起“步步有景、处处入戏”的体验场景。
漫步五大道,历史与未来的时空在此折叠。备受瞩目的五大道公园一期在开幕式当天揭开面纱,红砖钟楼与整个五大道洋楼建筑群遥相呼应,48.7米高的观景平台成为俯瞰海棠花海的绝佳点位。夜晚,裸眼3D灯光秀将钟楼幻化为“光影诗笺”,虚拟海棠花瓣随风飘落,与民园广场的实景演出交相辉映。与此同时,金街百年墙上,机械海棠装置随音乐开合花瓣,金属蝴蝶振翅飞舞;睦南公园化身“王者峡谷”,腾讯游戏顶级Coser(角色扮演者)与电竞战队空降互动,虚实交融的场景让年轻游客直呼“次元壁破了”。
天津市杂技团的《肩上芭蕾》以足尖立于肩头的惊险托举演绎现代浪漫;非遗市集上,景泰蓝、杨柳青年画传承人现场展演技艺;大行道艺术中心首展“绽放”集结33位顶尖艺术家的互动装置,让传统水墨在数字语境中焕发新生……本届海棠花节推出5大板块、16个子项、177场文化演艺,涵盖京剧、芭蕾、民乐、现代舞等多种形式。
“在星巴克的百年阳台上听交响乐,在街角与《日出》话剧演员擦肩而过,这种体验太奇妙了!”北京游客李女士感叹。这种创新的活动设计,打破了传统文旅活动中游客的被动观赏模式,赋予了游客更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使游客真正融入城市的文化氛围,折射出活动设计的巧思。“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需以文化为魂、旅游为媒、商业赋能、学理支撑,把舞台延伸到街头巷尾,融入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文化体验,让游客从‘看客’变为‘主角’。”彭芃说。
从“城市管理”到“主客共享”,从“政府包办”转向“市场驱动”
创新城市治理模式
城市治理的智慧,在海棠花节的蝶变中悄然升华。从“规范行为”到“重构关系”,和平区以文化温度软化制度刚性,用艺术柔性重塑空间灵性,探索出一条“破立结合”的治理新路。
去年深秋,民园广场罗马柱环廊还是油烟弥漫的“小吃市集”,今年已变身为弗拉明戈舞者的梦幻舞台。面对“格调不搭、环境脏乱”的市民投诉,和平区多部门联合清退无序摊贩,同步引入艺术快闪、咖啡市集等高品质业态。
“清退的是无序经营,不是市井烟火。”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民园广场,游客端着咖啡细读建筑铭牌,社区“邻里之家”推出非遗手作、公益课堂,企业庭院开放为“海棠主题驿站”。这种“空间换服务”模式,让历史街区既保留烟火气,又焕发文化味。
科技赋能,为今年的海棠花节提供智慧与温情的双重护航。为服务保障游客出行,和平区引入“智慧和平”监控系统与无人机巡航,形成“空中鹰眼+地面网格”安防体系;交管部门推出“预约慧停”小程序,整合千余车位实时数据;网约车落客区、免费摆渡车等精细化措施,让游客感叹“贴心如私人管家”。
五大道街党工委书记郝红伟介绍:“我们发动2600余人次志愿者提供双语导览、应急救护服务,‘五大道百年风华’志愿讲解队让洋楼故事焕发‘新声’。”与此同时,和平区对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五大道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厕所免费开放,为游客提供“方便”;小洋楼敞开院门提供休息区……全面开启“花式宠客”模式。
城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交响乐。本届海棠花节中,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参与的生态愈发成熟:中石油将办公楼改造为文化体验场景,自主设计的畅销款冰激凌和各具特色的摊位,4天销售额突破24万元;品牌快闪店齐聚民园;格调地产组织百名“粉马甲”志愿者维护环境,Live House(现场音乐演出场所)演出吸引年轻群体;社区与企业合作推出“院落文创市集”,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民服务……金融、艺术、科技企业的跨界加入,更让活动从“政府包办”转向“市场驱动”。
据统计,本届海棠花节联动125家商业资源,推出183场配套活动,参加活动的企业自发出资近500万元扮靓海棠花节消费场景,辖区内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也纷纷推出主题活动与市集,真正实现了“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从“打卡游”到“深度体验”,从“流量狂欢”到“常态精彩”
构建区域发展长效动能
海棠花节不仅是“春日限定”的节庆IP,更成为撬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点。800多万人次的客流,超过18亿元的文旅商综合收入,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消费链、产业链、协同链的深度整合。上海游客王先生手持“戏游津城”Citywalk(城市漫步)手册,体验了20个消费点位的串联玩法:“以前来天津就是吃狗不理,现在能集章‘打卡’换非遗手作,这趟旅行更有纪念意义。”
据和平区商务局局长周晓琳介绍,本届海棠花节活动推出“29.9元兑换数百元福利”的礼包,桂顺斋、老美华等老字号研发海棠花酥、绣花鞋等限定产品,地矿博物馆免费开放并推出化石文创,实现了“文化引流—消费转化—品牌增值”的闭环。
京冀元素的深度融入更显区域协同活力:北京西城区“海棠诗会”与天津活动联动,两地艺术家共诵经典;非遗市集汇聚景泰蓝、定窑瓷器、杨柳青年画,展现三地文化交融;天津和平区与北京西城区签署文旅合作协议,推出“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主题线路。第三届五大道旅游论坛上,京津冀三地专家共商“主客共享型文旅生态圈”,和平区与兴业银行签约引入金融活水,与动漫、演艺企业达成IP开发合作。“这种‘资源共用、市场共享、产业共兴’的模式,为区域协同注入新动能。”周晓琳说。
当海棠花瓣随风飘落,它们承载的不仅是春日的绚烂,更是城区治理智慧与人文情怀的沉淀。从“烤鱿鱼摊”到“弗拉明戈舞台”,从“历史街区”到“沉浸剧场”,和平区以海棠花为笔,书写了“破立辩证法”的城市治理范本。“和平区将始终把文化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以五大道、金街等景区商圈为重点,进一步繁荣春日经济、假日经济,推动全域文旅商融合从‘节庆爆点’走向‘常态精彩’,为天津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和平力量。”和平区委书记姚建军说。
海棠花开处,一座城的诗意与远方正徐徐展开。(记者 宋德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