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信息

相约上合绽放津彩 携手奏响学思乐章

——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与河西区青干班学员共话校地发展交流活动侧记

2025年04月21日16:15 |
小字号

暮春时节,草木葳蕤,海河西岸一派欣欣向荣。

4月16日上午9点,一场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相约上合、拥抱世界”的主题互动活动在河西区茂名道16号河西区委党校报告厅拉开序幕。这次活动,也是河西区2025年人才节系列“西岸人才说”的第一讲。

受邀的讲师,来自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分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金融学、光学工程等不同专业,人均95后。

“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讲师团始终秉持“秉公能志向,扬青春精神”理念,把公益讲座送进党政机关、送到街道社区,也送到了校园,累计受众近3万人次。这次宣讲,是今年在河西区的开年第一讲。”开场白中,讲师团团长徐子越这样介绍着所在团队。

在座的听众,是河西区第37期青干班学员,来自全区4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大多90后。

“特别期待和讲师团的老师互动”“听说这支团队可不简单”“争取提个问题”。宣讲还没开始,青干班的不少学员提前准备好了发言提纲,列出了问题。

9点15分,宣讲正式开始。讲师团成员张欣童以“一带一路”为题,从历史回顾、政策解读、实践意义等专业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主题分享。通过深入剖析“中巴经济走廊”的典型案例,详细阐释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机制,并结合当前形势对未来提出展望。

讲台上,讲师激情满满;讲台下,学员们跃跃欲试。“上合峰会在天津举办,我们要做好东道主,还要当好‘服务员’。必须提前充好电,加好油。”结合各自的岗位工作,来自区商务局的刘偲、区委统战部的孟纯和来自市场监管局的张博紧扣“相约上合 拥抱世界”主题分别进行了发言。刘偲以“幸运身逢伟大新时代 幸运身处河西这方热土 幸运投身经济工作主战场”为题,表示要积极拥抱上合峰会,抓住干事创业“黄金期”,积极投身于经济工作主战场,与时代同频同向同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绽放青春力量。孟纯则以“同心包容,合作共赢”为题,从凝聚思想共识、深化民间交流、优化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展现出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发力方向,表示要以上合峰会在津举办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全力搭建起中国天津与世界国家的民心相通之桥,积极引导广大海外侨胞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张博则表示,要打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强化市场秩序维护“三个强化组合拳”,来有力回应在峰会召开之际,应当如何彰显大国担当、如何交出满意答案、如何贡献河西力量。

精炼的授课大家意犹未尽,学员们的简短发言更是勾起了大家的交流欲望。在接下来环节中,互动式的问答更显专业性和含金量。

“河西区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应该如何搭建河西区与沿线国家的生态环境领域的交流平台,通过提升河西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反哺河西区生态产业发展?”一上来,来自区生态环境局马鹏飞抛出了极具专业性的问题。话音刚落,讲师团成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金叶便给出了参考答案。她说,河西区首先可以结合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进经验从“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双驱动”“学术交流”等方面和沿线各国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同时,可以建立“一带一路生态云平台”,实现先进治理案例分享,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同时选择重点城市,输出“河西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结合当地需求改进治理方案。她还认为,河西区可以为发起方与沿线各国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城市联盟”“碳中和行动联盟”“一带一路生态实验室”等,定期举办生态论坛、高精尖人才交流峰会,全面打造河西IP,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支点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港口战略资源优势,这种背景下,河西区如何才能依托天开河西园、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陈塘科技商务区等载体,打造独特竞争力?对于柳林街道宋贺利提出的问题,讲师团成员、金融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段星宇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要想实现传统金融、特色金融与新兴金融产业三者均衡发展战略,可以依托河西区航运金融优势筹建设计展现天津特色的全国性的新型金融宣教中心,力争在津发起中国融资租赁学会等全国性的行业组织,确立在国内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作用。”

活动最后,讲师团把提问机会留给了来自陈塘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的时嘉琪。时嘉琪提到,2016年,为响应天津市建设“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河西区打造“设计之都先行区”,成立北方设计联盟,联盟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承担了中白工业园、卡洛特水电站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希望能结合京津冀具体典型案例,在联盟企业发展、就业机会或者技术升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结合问题,段星宇给出了参考答案。他说:“可以发挥河西区设计企业集聚优势,联动北京设立专家库,形成“京津设计+河北制造”模式,同时在区域合作基础上,以中白工业园项目经验为基础,设定区域设计标准标杆,并立足“海河英才”等人才招募计划,广泛吸纳高校团队入驻,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入设计团队。”

学员的问题精准有力,讲师团的答案条分缕析。持续了90分钟的首场“西岸人才说”,气氛活跃又富有成效。全程观摩互动交流活动后,河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洪喜说,今后,河西区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校地“握手通道”建设,通过合作共建、课题共研、理论共学、成果共享等形式,持续搭建全区青年干部与高校青年学子间学访交流的舞台,谱写校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南开大学始终将服务区域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这次活动,是与河西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契机。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表示。

【后记】这场以“一带一路”为纽带的思想对话,恰与上合峰会即将在津举办的契机形成共振。当南开大学博士团以专业视角解码“中巴经济走廊”“绿色城市联盟”等议题时,河西青干班学员正立足商务、统战、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岗位,探讨如何以“东道主”之姿提升城市能级——从生态治理到金融创新,从设计之都到航运枢纽,每一个回应都暗合着上合峰会“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命题。活动不仅展现了校地协同为区域发展蓄能的实践智慧,更折射出天津以“一基地三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层逻辑:当“海河英才”计划遇见“上合智慧”,当高校理论创新碰撞基层治理经验,这场“人才交响”正为即将到来的峰会写下生动注脚,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河西实践标注开放基因。

最后,让我们一起:相约上合,拥抱世界!(郝培杰)

来源:河西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孙一凡、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