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天津首例机动车检测“作弊”入刑

2025年04月22日10:17 | 来源:天津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我市首例机动车检测“作弊”入刑

  移动源污染是当前全国也是我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年检中的尾气排放检测环节,可通过环保检测手段限制超标排放的车辆“带病上路”,无疑是有效降低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在利益驱使下,个别机动车检测机构利用作弊设备,让不合格车辆“蒙混过关”。天津生态环境部门对此重拳出击,近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下称市环保执法总队)联合公检法等部门,成功破获全市首例机动车检测机构涉嫌使用作弊器弄虚作假的刑事案件,有效推动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相关行业健康发展。

  市环保执法总队移动源执法支队支队长石佳良告诉记者,针对车检造假手段不断更新、更加隐蔽的情况,从去年开始,天津便早于全国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今年年初,总队又抽调各支队业务骨干,成立“绿检清源”移动源攻坚小组,严厉打击此类行为。

  在全市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大屏前,石佳良说:“平台能在线对全市9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下称车检机构)进行非现场排查。在对一年左右的检测过程数据、报告结果、现场视频等大量资料筛查后,我们发现北辰区某车检机构对多种车型的不同车辆进行车检时,出具了多份包含相同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标定识别码(CALID)和车辆识别代码(VIN)的检验报告,涉嫌伪造检测数据。车载自动诊断系统作弊器不过烟盒大小,揣在口袋里极为隐蔽,且并非每天每时使用,如果贸然检查,作弊器很可能被车检机构藏匿,无法‘抓现行’,以前就出现过无功而返的情况。”

  为此,市环保执法总队按照市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及时向市公安环食药侦查总队推送问题线索,同步通报检察院、法院等我市司法机关,商请提前介入案件调查。由于作弊器安装隐蔽,为确定其确切位置,各单位选派的案件专研人员多次协同研判,移动源执法支队干部王天永介绍:“经过监控视频以及运用无人机侦查、便装勘察等摸排发现,在开启作弊器前,涉案嫌疑人会不经意地迅速弯一下腰,我们才大致锁定作弊器点位。”

  在多次确定北辰区这家车检机构正在使用作弊器的情况下,日前,市环保执法总队联合市公安环食药侦查总队、公安北辰分局和北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其突击检查,现场查获在用车载诊断(OBD)系统检验作弊器1套,锁定犯罪嫌疑人4名。“嫌疑人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我们立即启动行刑衔接程序,当天就将该案证据材料完整移交公安北辰分局,分局于次日受理此案并刑事立案。这也是我市首次对机动车检测弄虚作假案件入刑,起到震慑作用。”王天永说,后续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注销这家车检机构的检验资质。

  “多年来,我们一直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行为。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虚假检测行为可取消机构资质,但对‘情节严重’缺乏统一标准,只能对违法车检机构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而非追究刑事责任,违法成本低。如今,全国部署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出台相关规定,细化明确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依据,为监管提供清晰依据。”石佳良表示,年检不合格的车辆大多是10年以上的“高龄”货运柴油车,对于“高龄”私家车,市民无须担心,只需定期保养、维修,验车几乎均可通过。

  机动车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关键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显示,包括机动车在内的移动源已是全国人口密集城市污染物的首要排放来源。从天津的颗粒物(PM2.5)污染源解析结果看,2022年、2023年,移动源均“稳居”我市大气污染最高贡献率,占比超过30%。“我们将持续紧盯全市机动车检验机构检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造假乱象。还将升级全市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增加机动车外检照片上传功能,以防车检机构作弊行为。”该负责人表示,治理造假不能仅靠“严打”,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对需要技术支持的车检机构提供服务,着力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生态,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记者 史莺)

(责编:张静淇、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