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绚丽篇章

阿里巴巴同城淘鲜达平台配送员郭洪良
京东物流天津惠谷营业部负责人韩磊
滴滴出行网约车司机张瑞
叮当智慧药房区域店长许湘琴
南楼煎饼品牌创始人王华丽
本组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当城市在晨曦中苏醒,有这样一群人已踏上征程;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他们的身影依旧穿梭在街巷。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天津日报记者跟随5位平凡的劳动者,勾勒他们的动人轮廓。
他们,是一个个鲜活个体,是奔波在生活赛道上的逐梦人。网约车司机方向盘上流转着城市昼夜,外卖小哥保温箱里装满人间冷暖,快递员包裹中传递着思念与期盼,煎饼店主铁鏊间烙出烟火温情,药房店长柜台后守护起健康的防线。
他们,也是一个“群像”,是新就业形态浪潮中的奋楫者,以平凡之躯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于细微处坚守,在平凡中闪光。无数如你如我,如他们一样的“平凡英雄”,正用汗水书写出新时代劳动者的绚丽篇章。
我的配送箱里装着梦想和“骑”迹
■ 记者 史莺
“我就是个低头干活的人,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当选市级劳模。”郭洪良憨厚地笑着。
近日,见到这位46岁的阿里巴巴同城淘鲜达超市服务平台外卖配送员时,已是下午2点多。刚刚完成几十单配送任务的他,马不停蹄回到超市继续接单。等单间隙,他把妻子准备的午饭,就着一杯温水囫囵吞下。
平均每月2000多单,客户满意率近100%,从业5年间,郭洪良曾3次荣获华北地区商超行业的“单王”。“看着门槛不高,但想干好这行,需要用心和智慧。”郭洪良不仅对客户热情周到,平时还留心记下每条小路,规划出最优路线,他还发挥“移动探头”作用,将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随手”上报,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温暖,是郭洪良爱上并扎根天津的原因:“顾客一句‘谢谢’‘辛苦’让我暖心,各级工会每逢年节给我们发慰问品,街道、社区还给新就业群体开设‘爱心驿站’,平台也越来越人性化,以前清晨4点就得到超市门口排单,现在用手机App‘排队’,能在家吃完早点再出门,我还成了天津女婿,有两个懂事听话的孩子……”
“只要用心付出,看似微不足道的岗位同样能收获人生精彩。我早把天津当成第二故乡,也愿用辛勤劳动为更多人带去生活便利。”郭洪良的话语朴实而真诚。
做好城市运转的“小齿轮”
■ 记者 辛璇
上个周末清晨6点多,在京东物流天津惠谷营业部的库房内,负责人韩磊和营业部的小伙子们就已到位,等待分拣中心货车的到来。“今天早上这车有3500多个快件,和平时的工作量差不多。”等车间隙,韩磊一边在后台系统上查看上午的货物量,一边告诉记者,“‘五一’期间的快递量不会出现太大变化,我们安排了足够的快递小哥,确保配送时效。”
2017年,韩磊从河北省保定市来到天津,成为一名快递员。“平凡但责任重大”的想法在工作的第一天便深深印刻在了他的心里。在担任一线快递员期间,韩磊的揽收和投递准确率为100%,未收到一单投诉,是大家交口称赞的“热情靠谱的小韩”。凭借着出色的业绩表现,韩磊在2020年升任京东物流梅江营业部网点负责人。由于人手短缺,配送时效跟不上,当时梅江站的客户满意率非常低,韩磊与同事们一起梳理流程,齐心合力,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将该站点打造为天津标准化形象站。去年下半年,韩磊调入惠谷营业部,负责精武镇全域的配送业务。
日前,韩磊荣获2025年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从业近8年的时间,小韩变老韩,从一线快递员蜕变为优秀的一线管理者,韩磊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座城市,用速度和真心助力千家万户的便利生活。“我们就像城市运转中的小齿轮一样,只要我们转得又快又顺畅,大家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便捷。” 韩磊说道。
用满满诚意换乘客“乘”心如意
■ 记者 史莺
自从7年前转行成为一名滴滴出行网约车司机,张瑞便告诉自己,这不仅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更是百姓美好出行的“守护者”,也是一张展现天津城市形象的流动“名片”。于是,兢兢业业、古道热肠、耐心周到、风趣幽默、风雨无阻、正能量……都成为乘客给他留言“点赞”的关键词。
早晨7点,城市进入最繁忙的时段,张瑞也发动油门,开启一天的工作。身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乐和”二字刻在张瑞的骨子里:“把车开好,就得养成好心态,能让的咱多让一下,赶上紧急情况时,跟对方司机打个手势、客气一下,大家总会相互照应。”
“这几年来天津的游客越来越多,常有人上车就问:天津哪儿好玩?我也做了很多功课,发现不只是热门景点,咱天津还有很多冷门景点也不错,就根据乘客的年龄、喜好、体力进行推荐。”张瑞说。
车外是津城美景,车内是人情冷暖。张瑞总会在他人需要处,及时伸出援手,传递正能量。“一次,一位单独抱孩子就医的女乘客焦急万分的上车,当时正是高峰时段,我就凭经验选择了最快路线赶到儿童医院,并在途中给乘客讲解儿童医院电子取号流程,减少等待时间。”
张瑞说:“身为新就业群体的一员,我有幸当选2025年天津市劳动模范,这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继续在这个平凡岗位上,用满满诚意换乘客的‘乘’心如意。”
药房里的“健康守护者”
■ 记者 李杨
4月30日清晨,叮当智慧药房湖北路小白楼门店里,店长许湘琴麻利地理了理白大褂,手指在智慧药房系统的电子屏上划动:“再补两盒抗过敏药,春季是花粉过敏高发期,顾客需求量大。”转身又嘱咐配药员,“‘五一’假期很多药企休息,把慢性病药品库存盘点3遍,咱们多备一份,顾客就少跑一趟。”
这位48岁的执业药师,10年间从单店店长成长为管理10家智慧药房门店的负责人。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医药行业,叮当团队把传统药房的温度融进科技血脉,为顾客解决各种购药用药难题。
“那天下午,一位父亲冲进店里,手都在发抖。”一幕往事浮现在许湘琴脑海,4岁孩童因全身大面积烫伤在医院就医,医院烧伤湿润膏库存告急,孩子家长跑遍周边药店无果,情绪几乎崩溃。许湘琴当机立断:“您先拿走店里仅有的3支,剩下的交给我!”
她脑子里飞快地思考,“可以调取全市6区全部门店库存数据”,于是抓起车钥匙就冲进暮色。辗转数十公里收齐20支药膏,又驱车送往医院。许湘琴说:“药房人最懂‘救命药’3个字的分量。每次看见货架上的药,就像看见无数双等待希望的眼睛。”
不久前,许湘琴荣获2025年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她动情地说:“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每一个在深夜为患者送药的叮当人。我们会继续用专业守护健康,用爱心传递温暖,让每一盒药都成为希望的种子。”
鏊子上的人间烟火
■ 记者 李杨
“五一”假期前夜,南楼煎饼总店的灯光亮如白昼。店长王华丽系着围裙,手指翻飞间,一张张金黄的煎饼在鏊子上舒展。“山东章丘长白葱甜,张家口的绿豆香,加上地道的天津甜面酱,少一个都出不来这老味儿。”葱白在灯下泛着玉色的光泽,窗外的队伍早已从店门口蜿蜒至街角。
“妹子,还是老样子,来10套,工友们吃完好开工!”见到夜车司机张师傅,王华丽赶紧招呼着:“好嘞,我给您装到保温袋里。放假这几天活多,您多注意身体!”
“王姐,我回来啦!”队伍里突然响起熟悉的声音,拖着拉杆箱的邻家男孩举着登机牌来到窗前,“出国念书3年,梦里都是这口酥脆!”王华丽笑着往他煎饼里多塞了片馃箅儿,油纸袋上城市剪影的印花格外好看。
20年前,21岁的江苏姑娘王华丽和丈夫支起煎饼摊时,连“画圆”都要从头学起。为调出地道口味,她尝遍天津大小煎饼摊,用一年时间反复试验,终于复刻出地道的天津老味儿,并创立了“南楼煎饼”品牌。作为新时代个体经营者,王华丽饮水思源,这些年,她吸纳40多名农民工实现就业;多次参加国际餐饮品牌活动,让更多人爱上天津美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不久前,王华丽荣获2025年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她说,是天津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一路护航她走到今天。
“加盟商快把电话打爆喽,可这些店就像自家孩子,得牵着手慢慢走。”炉火映照下,王华丽眼里盛满笑意,“你看鏊子上细密的气泡,多像咱们老百姓的日子——熬出香气的,才是真滋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