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天津博物馆四大新展5月1日亮相

2025年05月01日09:35 | 来源:天津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天津博物馆四大新展今亮相(图)

感受北朝风貌,品味书画魅力,探寻漆器匠心,领略铜艺传承……5月1日,四大新展在天津博物馆(以下简称天博)同时亮相。为满足观众假日期间的文化需求,5月1日至4日,天博将延时至21时闭馆。

8个省区市、14家文博单位的220余件(套)文物讲述北朝史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程跌宕的“北朝”留下重要一笔。“同铸山河”——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通过8个省区市、14家文博单位的220余件(套)金器、铜器、陶器、壁画、石刻造像等各类文物,讲述北朝架民族桥梁、促深度融合的历史。

4月29日,记者走进天博探展。展厅里,山西省大同市云波路壁画墓出土的《侍从图》人物众多,引人注目。策展人董雪迎介绍,这幅位于墓室北壁的壁画应该是墓主夫妇郊外出行宴食场面的局部,壁画的构图以及在墓葬中的位置是学习自中原地区,是北朝融入中原文明的一种表现。在另一幅壁画《仪卫武士图》中,人物的服饰明显与《侍从图》中的不同。“北方游牧民族为了骑马便利、防风防沙,衣服是窄袖、左边系扣。服饰汉化改革之后,衣服变成了宽袖、右边系扣。这幅壁画中人物的衣服就是汉化改革的体现。”董雪迎说。

展品中,双鹿纹金牌饰是早期拓跋鲜卑和周边族群融合的体现,各类陶俑反映了北魏建立政权后对汉文化的学习与借鉴。董雪迎表示:“在秦汉文明和隋唐文明两个高峰期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历史的低谷,而北朝则是走出低谷的出口。因为北朝时期广泛的民族融合,为隋唐时期多元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基础。比如府兵制、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等我们熟知的隋唐时期的制度,都是发源于北朝,可以说北朝是隋唐的制度和文化的源头。所以这个阶段是社会的重要转型期。虽然在物质文明的发达程度上不及秦汉和隋唐,但北朝相关文物有自己的特点。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让观众感受北朝风貌。”

天博馆藏书画、漆器同时亮相,熔铜艺术跃动河海

天博馆藏书画精品展、馆藏漆器文物展以及“魅力庚彩 跃动河海”朱炳仁天津艺术展在今日同时登场。

天博馆藏书画序列完整、数量众多、品质精良。策展人潘恒向记者介绍,此次新推出的馆藏书画精品展,以中国美术史发展时间为轴进行展品选择,且为书法、绘画同时展出,包含了许多一、二级文物,意在以此呈现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生态。夏昶《淇澳清风图》卷、傅山草书《读传镫》诗轴、石涛《巢湖图》轴等馆藏代表性藏品,沈周《虎丘送客图》轴、董其昌《疏林远岫图》轴等各艺术流派的经典作品,以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且为书画研究提供确证的王翚《云山竞秀图》卷等,都将展出。

漆器工艺源远流长。天博馆藏漆器外观精美、种类丰富。此次馆藏漆器文物展以漆器制作流程为线索,通过“木汁成滴 水积泉涌”“器之骨肉 不可不坚”“千文万华 斑斓新熠”等篇章展示漆器制作工艺,以展现大漆艺术的魅力。

“魅力庚彩 跃动河海”朱炳仁天津艺术展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众多作品。该展览负责人魏程程介绍,“熔铜”是让铜在高温下熔化流动,后经过冷却成型、捶打焊接、打磨抛光等工序,最终呈现率意曼舞的样貌。展览展出百余件(组)铜艺作品,以“流动的色彩”呼应天津“河海通津”的多元文化特质,以“铜礼东方”“熔铜化境”“庚彩万象”三个主题演绎传统工艺的当代蜕变。

天博十余个展览同时展出,多元活动齐登场

此次四个新展体现出不同的策展视角。天博党委副书记钱玲介绍,北朝历史文物主题展是继今年年初秦汉文物主题展后,天博又一涉及中华文明探源的重磅展览;馆藏书画精品展后续将作为馆内基本陈列,持续更新展品,让重新梳理的馆藏书画精品与观众见面;馆藏漆器文物展深耕藏品研究,阐释文物故事,致力于普及漆器知识;朱炳仁艺术展能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当代铜雕艺术。这四个展览从多维度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多彩,希望观众能从中获得全新认知与收获。

“五一”假期,天博馆内共有十余个展览同时面向观众。此外,天博还配合展览策划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北朝服饰走秀、非遗体验等。(记者 刘莉莉 摄影 曹彤)

(责编:孙一凡、张静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