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信息

天津理工大学:导师领航 跨界融合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新赛道

2025年05月20日11:06 |
小字号

“能学到时髦的真本事!”“硬核科技我们也能玩转!”这是天津理工大学“百强双创导师”的育人目标,更是“求实创新·融智赋能”微专业学员的切身体会。

为了应对“知识爆表”,帮助学生掌握“高阶创新能力”,学校依托成立的市属高校首家实体创新创业学院开设“求实创新·融智赋能”微专业,遴选100位不同学科专业的优秀导师组建“百强双创导师”团队,在学生主修专业之外,围绕“敢闯会创”的人才培养新标准、新质量,通过举办“天理杯”品牌赛事等活动、开设“小而精”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解决复杂性问题的高阶能力。

何以收获高人气?“个性化”“项目式”“订单式”“赛课一体”……这些受热捧的教育潮词已成为“求实创新·融智赋能”微专业的代名词,吸引着创客青年踊跃加入,让“开抢即空”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的真实写照。

树好“风向标”,促进创新教育载体创新

长期以来,学校持续深化“融教育”育人理念,完善以“融”为核心、“赛”为纽带、“创”为目标的育人共同体,构建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和“通识教育+专创融合+赛课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成立“求实创新·融智赋能”微专业,在“育人理念、质量标准、教与学、体制机制、技术方法、质量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组建“专创融合”型师资队伍,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素质能力,培育孵化双创教学科研成果,激励广大师生深度参与构建天津理工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

深耕“试验田”,实现人才培养体系融合

“求实创新·融智赋能”微专业作为学校推进双创教育改革发展“试验田”,一经推出便成为校园热点,受到广大学生点赞支持。为真正把微专业打造成创新人才培养的“金钥匙”,学校从双创理论提升、项目实践训练、项目培育孵化等3个层面开发了8门特色课程,从价值引领、知识架构、专创融合、赛课一体等4个维度制定了12个人才培养具体目标,构建了全周期、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达成矩阵”,让学生聚焦行业前沿“订单式”学习知识、“项目式”提高能力、“个性化”提升思维。“百强双创导师”也纷纷拿出“独门绝技”带学生们找准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依托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优势特色学科在“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中开展创新实践,青年创客坐冷板凳、闯无人区,一个个创意脑洞大开,一支支团队热火朝天,他们带着“热气腾腾”的创新成果共赴“天理杯”品牌赛事的竞技场,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激活“加速器”,推动创新创业生态优化

近年来,学校持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已出台《天津理工大学“天理杯”创享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天津理工大学本科生“求实创新班”实施办法》等8项制度措施,从课程建设、教改项目认定、赛事评审推荐、学分互认、场地支持、孵化指导等方面为“百强双创导师”“求实创新·融智赋能”微专业学员等制定了20余项激励政策,促进多元育人载体有机融合,让可及可感的双创教育成为“青春与科技”的竞技场、“筑梦与圆梦”的加速器。

据悉,“纵合横通”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四创融合”的双创育人融合体系,“渐进发展”的双创实践阶梯,已成为天理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的“四梁八柱”,持续激活着人才培养的新动能、新赛道,一批批善创善为的青年学子正努力成长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矢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拔尖创新人才。

来源:天津理工大学

(责编:孙翼飞、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