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以城市之名 礼遇天下英才
首届“宝坻人才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产才融合发展大会举行

千年文脉润宝地,人才兴城启新篇。5月20日,天津市宝坻区首届“宝坻人才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产才融合发展大会在天宝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活动以“才聚潮白·共创未来”为主题,通过政策兑现、项目签约、平台揭牌等务实举措,向全球英才发出“视才为宝、爱在新坻”的热忱邀约。天津市委人才办、市科协等市级部门及北京通州、河北唐山相关负责人,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等区级领导,院士专家、高校院所及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共襄盛会,见证宝坻以城市之名礼遇人才的郑重宣示。
以城市之名礼敬人才:专属节日释放“近悦远来”强信号
2025年5月15日,宝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设立“宝坻人才日”的决议,将每年5月20日固定为全区人才主题日。这一创新举措旨在塑造标志性城市人才品牌,通过集中展示人才成果、深化区域合作,传递“尊才重才”的城市温度。首届活动采取“1+9”形式,除主会场外,同步推出天开创新沙龙、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9场平行活动,覆盖科技、农业、医疗等多领域,为人才提供多元交流场景。
“成立‘宝坻人才日’是宝坻打造最佳人才生态的郑重宣示。”宝坻区委书记毛劲松在致辞中强调,宝坻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实施“新时代人才奠基”计划,创新“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模式,推动国企人才改革破冰,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厚植人才沃土。他提出,宝坻将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区域科创地标、营商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为人才提供“足够大的生态容量、足够强的创新活力、足够好的发展效益、足够暖的家园归属”。
政策赋能“真金白银”:从安居保障到产才融合
大会现场,宝坻区以“硬核”举措彰显留才诚意:
——资金奖励: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分别兑现45万元、15万元建设资金;向重点高校博士、硕士代表发放安家补贴(博士10万元、硕士5万元)及生活补贴(博士3000元/月、硕士2000元/月、“双一流”学校本科生1000元/月)。
——安居保障:327套高品质人才公寓正式启用,配备智能家居与管家服务,首批100套优先保障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人才需求。6名人才代表现场获颁公寓“金钥匙”。
——服务升级:发布“宝坻人才卡”,整合安居、医疗、教育等7大类26项服务,首批发放1000余张,实现“一卡通享”。国家级人才陈利秋等9个领域代表现场受卡。
区域协同与校地合作:构建人才发展“生态圈”
深化京津冀协同与校地联动成为活动亮点:
——区域协作:宝坻与北京通州、河北唐山签署2025年人才合作备忘录,延续《通宝唐共建“京东黄金走廊”人才合作协议》,推动三地平台共建、政策共享。
——校地融合:区内重点企业与复旦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签署11项协议,覆盖人工智能、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与宝坻启动校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实践基地同步落地。
——“科技副总”成效显著:柔性引进高校高层次人才27名,促成24家企业联合攻关100余项课题。如河北工业大学张潍博士助力新松智能研发团队攻克无人机全景影像技术,天泽电力“科技副总”郭志涛与天泽电力科研团队合力攻坚铁路激光测量仪项目,优化铁路激光测量仪精度。
高能级平台揭牌:激活创新“新动能”
一批创新载体集中亮相:
——院士成果转化:吴锋院士团队与华夏佳业共建新能源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速实验室技术产业化。
——研究院所落地: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宝坻成立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聚焦前沿技术研发。
——产业链党委成立:动力电池、智能装备、汽车配件三大产业链党委揭牌,以党建引领产才融合,服务链上企业规上总产值2024年达272.4亿元。
潮白河畔展宏图:人才与城市共赴新未来
当前,宝坻规上工业企业突破4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40%,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形成“研发在京、生产在宝”模式,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00余项。随着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等新赛道布局,宝坻正成为人才逐梦的“机遇之城”。
“我们将以‘开放包容、低调务实’的秉性,与人才共享机遇、共赢未来。”毛劲松向全球英才发出邀请。首届“宝坻人才日”的启幕,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姿态,书写“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时代答卷。
来源:天津市宝坻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