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焕新彩 青春接力向未来

人民网天津6月14日电 (记者陶建)6月13日下午,由天津市河西团委、天津科技大学团委、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河西区文化馆承办的“非遗传承焕新彩 青春接力向未来”2025年河西青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人民公园举办。活动设置“非遗结对 青春同框”“技艺体验 匠心传承”“同框发光 大片上新”三大环节,青年学子与非遗传承人通过“技艺体验+文化对话+时尚传播”的创新模式,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接力传承非遗技艺,让传统工艺在青春力量的赋能中绽放时代光彩。
活动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津面塑、市级非遗项目王氏手绘盘丝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及市级非遗项目肖氏剪布技艺的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们,与青年学子展开津派文化主题深度联动。传承人们分别以非遗项目百年历史脉络为引,讲述非遗技艺从生活智慧中萌芽发展的演变历程,聚焦技法细节解读作品文化寓意,将非遗背后的人文故事化作可感知的文化叙事。随后的技艺传授环节中,传承人现场示范核心工艺,带领青年们动手制作面塑、剪布纹样及绒花头饰,在指尖中完成融入现代审美的创新作品,于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津派文化的温度。
在“同框发光 大片上新”环节,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天津人民公园化身非遗与青春碰撞的舞台。传承人与青年将非遗作品融入时尚写真创作,突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让非遗作品与园林中的锈红砖墙、苍劲古槐、粼粼湖光相映成趣。在自然光影的勾勒下,传统技艺以全新视觉形态呈现,百年园林成为天然“无界影棚”,快门声中定格的每一帧画面,都是未来与传统的同频共振,更是“非遗正青春”的鲜活注脚。参与创作的青年们感慨,当非遗元素“穿在身上、拍进镜头、融进生活”,传统技艺便真正实现了与时代的对话与焕新。
下一步,河西区文化馆将持续深化与团区委、高校及各单位的协同联动,一方面打造“非遗正青春”常态化传承体验,培育更多非遗青春传播者;另一方面探索“非遗+”多元场景开发,将津派非遗技艺融入城市文旅消费新场景,让传统技艺在青年群体的创意表达中,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让非遗传承既扎根历史文脉,又拥抱青春浪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