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南开区累计建设科创载体项目16个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人民网天津6月17日电 (记者唐心怡)“建设全市首个硬科技主题的创新创业都市工业载体,引进54家硬科技企业”“系统梳理58块、134.7万平米闲置土地,瞄准优质企业精准招商”“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联强机械密封整体提升改造密云一支路15亩用地,新建改造3731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基地”……
6月17日,天津市南开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一连串数字的背后离不开南开区积极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的优质载体空间保障。近年来,南开区累计建设科创载体项目16个,新建及盘活总建筑面积达94.4万平米,拉动固定资产投资83.6亿元。
为了盘活存量资产,加强产业链招商,南开区打出措施“组合拳”。
紧抓天开园建设机遇,南开区全面对标中关村,着力打造“类海淀”创新创业生态。“我们在建设创新产业园区、全力打造示范项目方面下功夫,加快西营门城市更新项目20万平米天开创新示范产业园建设,预计2025年底一期10万平米率先投入运营。”南开区委常委、副区长霍志刚介绍,“同时,在拓展高校空间资源、打造科研项目转化聚集地和盘活科研院所资源、加快补强载体支撑方面,我们不断为天南大本部校区建设做好服务,推动高校自主盘活闲置资源,并积极引导科研院所自主更新,加大天开园核心区科创载体供给。”
此外,南开区始终坚持招商与盘活同步,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盘活天拖片区闲置10余年用地,投资4亿元新建3.6万平米爱尔眼科天津地区总部;盘活用好1万余平方米工业遗存、老旧厂房,引入易创未来、鑫恩华等企业打造一批科创企业孵化器平台;加快中电科18所提升改造,打造国家级电能源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微制冷、商业航天、钠离子电池等新兴技术迈向产业化等。
优质服务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南开区不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盘活路径中的堵点和障碍,以盘活存量赋能高质量发展;成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专班,将传统的“企业跑部门”转变为“部门跑企业”;通过“前期介入指导+全流程跟踪”模式,为企业压缩手续办理时间,跑出“南开速度”。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南开区将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培育“数字+”“智能+”“绿色+”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五年高端工业占GDP比重达到10%。“要让南开成为科技创新企业聚集的沃土,让更多科创企业扎根南开、深耕南开,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南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晓军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