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单变“点单”
——天津市农家书屋选书开启新模式

6月17日,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内书香弥漫。由市新闻出版局主办、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天津市2025年农家书屋选书活动,在这里举行。一排排书桌上,京津冀数十家出版社带来的2100余种图书琳琅满目,铺陈开来。书桌之间,由各区宣传部门、图书馆工作人员、农家书屋管理员以及村民代表组成的“选书团队”穿梭忙碌。他们神情专注,如同农人审视土壤与种子般,细细“检阅”着每一本书,精心挑选着即将入驻乡村书屋的精神食粮。
人群中,滨海新区中塘镇工作人员杨世铭正专注地翻动着手中的书页。他带来的笔记本上早已写满了翔实的调研数据:全镇24个农家书屋中,青少年读者占比高达65%以上……此刻,他眼前的书桌上,少儿类、教育类、科普类图书格外醒目。杨世铭轻轻抽出几本,在书页翻动间,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以前选书只能对着冷冰冰的书单‘纸上谈兵’,现在能亲手翻一翻、摸一摸,了解内容,才能真正挑到对孩子们胃口、真正适合他们的好书。”杨世铭感慨道。
同样沉浸在选书氛围中的津南区小站镇农家书屋管理员史俊梅,则在农作物种植类书籍前驻足良久。她俯身仔细翻阅、比较着每一本书,“我们村的村民大多以水稻种植为生。书选得准,选得好,书屋才能真正成为乡亲们爱来、离不开的‘知识家园’。”她轻声说道。
选书者的热情与偏好,也牵动着出版方的目光。新蕾出版社书刊发行区域经理张炳炎站在书桌后,敏锐地观察、记录着大家的挑选动向。“传统文化、家风家教类的书特别受青睐。”他指着几本被多次选中的图书说道,“这说明即使在乡村,家长们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了。”
书桌之间,是大家在墨香中的翻阅与选择;书桌之外,一场关乎阅读供给方式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推进。天津农家书屋的图书供给模式,经历了从过去统一配书、被动接受的“配给式”,到去年尝试“对着书单选”,再到如今“现场点单”的精彩跃升。这意味着,全市3388个农家书屋里的图书,正逐渐褪去“统一制服”,换上为每个村落量身定做的“农家衣裳”。
与此同时,数字阅读的触角也在向乡村延伸。近日,“天津数字书屋书吧小程序”上线试运行。“这个小程序主要服务于乡村百姓,设置了农业丛书、农学刊物、大众期刊、少儿绘本等多个板块,将成为全市农家书屋重要的线上阅读载体,让知识获取更加便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负责同志介绍。
当这份承载着村民期待和专家眼光的书单被郑重递交,一批批精心挑选的书籍即将启程,穿越城市抵达广袤的乡村。它们将稳稳地被摆放在农家书屋的书架上,照亮更多乡村百姓的心灵与梦想。(记者 张雯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