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赋能科技企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立足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响应国家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号召,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创新金融服务和信贷产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天津科技型企业。
金融创新助力企业成长
“我们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7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经费超5000万元。”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特”)总经理胡江洪介绍,菲特于2013年在天津成立,初期专注于为汽车行业提供智能检测服务。2017年,企业开始向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服务商转型,探索人工智能算法、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在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作为一家典型的高技术、轻资产科技型企业,我们虽然手握300余项知识产权,但却缺少传统大额融资方式所需要的不动产抵押物。”胡江洪坦言,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也曾面临融资难、融资慢等难题,“之所以能够顺利破解困境、快速成长,背后离不开农行提供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有效纾解了从产品研发到成果转化的资金压力。”
“以菲特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虽然成长性高,但可抵押资产并不多,此前一直是授信的难点客户。”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河北支行副行长吴萌表示,“我们这次成功增投也是开启了融资服务的新模式。”
吴萌介绍,今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寻求新型担保方式,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模式为菲特增投贷款1000万元,增授信至3000万元,让“技术流”变为“资金流”,助力企业稳步发展。
“农行的金融赋能始终是我们快速发展的关键动能,在一笔笔金融支持下,我们推广AI模型应用、拓展应用场景更有信心了。”胡江洪坚定地说。
深化服务助推成果转化
走进天津智清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清未来”)在天开津南园的研发基地,万吨级先进微纳米功能粉体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力作业。
“我们生产的无机微纳米粉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可持续能源、绿色工业、建筑、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智清未来总经理陈杰介绍,“这种新材料具有轻质、低导热、隔音、耐磨、电绝缘性及热稳定性等特点。”
2024年6月20日,智清未来落地天开园核心区,新厂区的投产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但在原料采购、扩大产能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流动资金不足,且没有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等问题,导致资金周转遇到较大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天开津南园管委会产教融合部工作人员迅速行动,为企业对接了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津南支行。
在详细了解智清未来的研发投入、市场潜力以及资金周转情况之后,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津南支行迅速启动“科创快速响应机制”,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主动靠前服务,结合企业特点推出“创享e贷”等适配产品,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担保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仅用时不到一周就为企业提供了25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
今年1月1日,世界首条先进微纳米功能粉体制造生产线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顺利投产。智清未来总经理陈杰说:“农行这笔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们在78天内实现了从厂房选址到生产线投产的奇迹。”
中国农业银行天津津南支行行长宋光玉表示,作为在天开园设立的首家科技专营支行,该行持续深化与园区的合作,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5月,已为天开津南园21家企业提供超1.78亿元融资支持。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积极在全辖内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助力包括科技型创新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5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00亿元,服务民营企业客户近3万户。
下一步,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将持续强化科技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为推动天津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农行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