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天津市卫健系统推动作风建设与惠及民生同频共振

2025年07月21日10:16 | 来源:天津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急难愁盼”是方向 “人民满意”做标尺

  以推动学科建设推进科研创新,切实提升医疗服务和守护人民健康的能力;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给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筑牢健康安全防线,在全国率先将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纳入惠民减免范围……我市卫健系统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证明:优良作风是在用心用情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干出来的。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津市上下坚持将“开门教育”贯穿始终,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重要抓手,提升服务水平、办好民生实事,以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实际成效。

  办好“关键小事” 改出就医“新体验”

  聚焦群众需求的“呼声”,深入基层调研,市第一中心医院将作风建设与医院改革发展、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就医满意度等紧密结合,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衡量开门教育成效的标尺不在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件中,而在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及人民群众满意度里。”市第一中心医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当前,群众对于健康有了更高需求:不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服务更精准。为此,该院与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等4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驻津核心科研力量,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等3家海河实验室,以及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医学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构建了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于一体的“创新驱动”平台,显著拓展了科研发展空间,让一件件造福健康的创新成果落地,提升守护人民健康的能力。

  “中西医治疗各有长处,要是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好了。”在开门教育中,患者纷纷提出需求。市第一中心医院以此为发力点,通过分析个案找到共性问题,推动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推进医院科室中西医协同发展,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便是其中之一。

  该院风湿免疫科主要诊治的风湿性疾病,往往侵犯患者皮肤、关节、骨骼、肌肉、血管等,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为给风湿免疫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该科日前与中医科建立了共同管理病房,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患者可在西医抗炎、抑制免疫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中医药、针灸、推拿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形成多元互补的诊疗方案,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市第一中心医院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该院将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医院提升医疗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的标尺,切实以优良党风引领行业作风,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好医院。

  筑牢“健康防线” 提升防病“新实效”

  “以前宫颈癌疫苗预约不上,现在疫苗充足,还能减免一定费用,这种转变太让人满意了。”近日,在和平区劝业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王女士带着12岁的女儿前来接种九价HPV疫苗,“现在只需通过‘天津预防接种’公众号就能手机预约有疫苗的社区医院,特别方便。”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疾控中心聚焦“大健康”和“大疾控”的理念,将群众的健康所“需”与疾控的有“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疾控工作方式方法。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丁亚兴说:“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将九价HPV疫苗纳入惠民减免范围,对于9至14周岁的女性,在全程接种2剂次疫苗中,享受第2剂免费接种的政策,这样就为每位接种者节省1298元。同时推进医防融合,在全市打造了7家HPV防治一体化门诊,实现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筛查检测和规范治疗的一站式服务。”

  如今,群众对于体重管理意识和需求不断提升,市疾控中心以学促干、创新方法,向公众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我国的超重肥胖率居高不下,目前,我市成人超重肥胖率达到60%以上,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成人超重和肥胖,这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市疾控中心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郑文龙介绍,该中心推出“健康大巴天津行”特色服务品牌,组织全市疾控系统专家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普及健康知识,通过“体重管理”的小切口,实现“全民健康”的大目标。

  “不仅要提升治病能力,更要加强防病水平,通过防治结合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杨洪利表示,将持续结合群众在防病方面的堵点难点改作风、办实事,继续优化预防接种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史莺 孟若冰)

(责编:唐心怡、张静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