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协加强科创服务体系建设 当好“需求探测器”和“资源调度站”

天津渤化安创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内,企业负责人张楠紧盯屏幕,各种参数曲线跳动闪烁。“以前,压力容器由人工检测,费时费力,准确率也不能保证。现在有了这套设备,机器‘不舒服’能自己‘喊疼’。”张楠说。
几年前,渤化安创面临发展难题:人工检测能力不足,连本集团的检测任务都难以独立承担,更不用说开拓市场。如何闯出一条路?2022年,面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张楠团队萌生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监测设备的想法。然而,复杂工况下的无线传输、高温应力环境下数据的精准采集等技术瓶颈,一个接一个摆在眼前。
渤化集团科协在调研中了解到张楠团队的需求,很快便展开了牵线搭桥工作。然而,有些科研团队的技术与企业需求难以匹配,进展较为缓慢。
去年,事情迎来转机:天津市科协提出推广应用“科创中国”平台,充实专家库、成果库、需求库,组建科创服务团队,形成各级联动的常态化功能型科技服务网络。根据企业科协工作指南,渤化集团科协将渤化安创的需求上报至天津市科协。
“科创服务得摸准彼此需求,才能精准匹配。”天津市科协科创部部长王黎明说,收到需求清单后,他们迅速对比专家库、成果库,发现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峰团队研究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诊断模型,恰好能够满足渤化安创的需要。
两边一拍即合,签约成功。“这样的精准对接,也加速了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王峰表示。
张楠介绍,智能监检测系统运行以来,大幅提升了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有效排除了多起事故隐患,相关技术还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样“按需服务”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天津金桥焊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焊花飞溅、弧光闪烁。“这是我们新上市的焊机焊材一体机,它的诞生得益于‘一体化焊接技术’创新平台的助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辉英指着一台新设备说。了解到金桥焊材迫切希望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的需求后,天津市科协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建立了“一体化焊接技术”创新平台。
“基于这个平台,我们又开发出了船舶海工、石油石化等领域的30多个专业焊接工艺包,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发展。”肖辉英说。
据介绍,目前天津市科协已相继组建天津光电产业(人才)联盟、中国内燃机学会天津创新中心、天津市海归创业联合体等10余个创新平台,对接200多个全国学会及165个市级学会、500余个企业科协,广泛汇聚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协同联动的科创服务机制正在加速形成。“未来,我们要继续当好‘需求探测器’和‘资源调度站’,进一步发挥科创服务体系的作用。”天津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罗进飞说。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3日 第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