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亲密“握手” 去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1.9%

携手共架合作桥,丝路驼铃传新声。近年来,天津持续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往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2024年,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895亿元,同比增长21.9%。截至去年年底,天津累计对上合组织国家投资24.3亿美元。2024年,天津在上合组织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3.7亿美元。
前不久,在天津中投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装配流水线上,一批定制的高性能电动自行车完成了出厂检测。此后,这批搭载着耐寒电池和山地越野减震系统的产品通过公路被运往吉尔吉斯斯坦。
“我们针对中亚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研发了‘丝路驼铃’系列电动自行车,受到了当地市场的欢迎。”公司总经理郭海龙介绍,“这个系列的产品加强了爬坡性能和低温续航能力,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突破了20%。”近期,该企业还与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经销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年内新建3个海外售后服务中心。
据天津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企业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出口电动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共计27.6万辆,同比增加77.3%。其中,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出口22.1万辆,同比增加89%。
除了贸易领域,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也不断加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帮助埃及实现多个产业的“从无到有”,成为中非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示范性项目;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在津项目稳步推进,是沙特阿拉伯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共赢的典型实践案例;在上合组织国家的众多建设工程中,也不乏天津企业的身影。
明源丝路(天津)实业有限公司2016年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投建玻璃制造与深加工企业,填补了当地部分玻璃制品生产空白。此后,在公司的提议下,当地建立起乌中明源丝路自由贸易特区,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为乌兹别克斯坦吸引更多投资和就业机会。截至目前,区内共有1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8家将在年内投产。
今年,乌中明源丝路自由贸易特区又“牵手”天津经开区泰达一站式出海服务中心,致力于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依托园区的载体资源和天津经开区的出海服务经验,双方将开展联合招商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企业的经贸合作交流。
发挥“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东部起点等区位优势,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频频“握手”,产业合作不断结出新成果。今年4月在津举行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上,1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47.95亿元人民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基础设施、汽车产业链等关键领域。
满怀期待,喜迎盛会,上合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办。这座开放之城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也将开启全新篇章。(记者 马晓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