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行进中国丨裸眼3D映海河:8.2公里光影长卷里的天津故事

人民网“行进中国”天津调研采访团
2025年08月13日08:02 |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小字号

暮色刚浸蓝天际,天津海河的灯就醒了。

216栋建筑的轮廓先被揉进水里,13座桥梁的筋骨渐次被光描亮,连7座码头的石阶都漫上暖黄——2025年升级后的8.2公里光影带,正把“河海相映”的家底铺成流动的画。

璀璨灯光扮靓“津”夜。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璀璨灯光扮靓“津”夜。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晚风轻拂永乐码头,近前的“天津之眼”忽然眨了下眼,轮辐上“我爱天津”的字样随晚风漫溢开来,刚巧落在从永乐码头驶出的游船甲板上。

这夜的海河,是天津写给上合峰会的请柬,也是藏在波光里的城与人,而穿梭其间的游船,则为这幅全新升级的“光影长卷”添上了灵动的一笔。

“天津之眼”摩天轮上璀璨映现“我爱天津”的字样。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天津之眼”摩天轮上璀璨映现“我爱天津”的字样。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嘀——”,一声脆生生的汽笛划破夜空,游船缓缓驶离永乐桥。回身望去,“天津之眼”——这座横跨河面的巨轮正被光影重新勾勒,轮辐在“激光投影+高清像素灯”的晕染下,竟化作蔓延的枝丫,一点点向上舒展。

游船犁开碎金般的波光往前游,两岸灯火便跟着淌成两条河:左边是暖黄的光,裹着老建筑的飞檐翘角慢慢晃;右边是七彩的光,追着新楼宇的玻璃幕墙往前跑,倒像两条性格不同的星河,在船后悄悄较着劲。

海河两岸,光影流动。人民网记者崔新耀摄

海河两岸,光影流动。人民网记者崔新耀摄

行至大光明桥,桥上的雕塑忽然被灯光“喊”醒了。

原本静立的女神像,裙裾边缘泛着柔光,连发丝的弧度都透着灵动。举着手机的人们早围了上去,“咔嚓”声混着笑:“这光打得,比滤镜还绝!”

再看桥身,灯带顺着桥拱往上爬,把钢筋水泥的骨架照得清清爽爽,倒像头刚睡醒的狮子,抖了抖鬃毛,浑身都是天津人那股子“立得住”的精气神。

更让人挪不开眼的是解放桥。百年钢骨被灯光描得笔挺,棱是棱,角是角,活像位穿定制西装的老绅士。他站在河心,看了百年船来船往,看了两岸矮楼长成高楼,脸上的纹路里全是故事。

这会儿灯光忽明忽暗,倒像是他眯着眼在笑。许是想起当年码头的喧嚣,又或是瞧着如今游船里的热闹,觉得这城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河畔的灯光映照下,河水显得流光溢彩。人民网记者崔新耀摄

河畔的灯光映照下,河水显得流光溢彩。人民网记者崔新耀摄

岸边的夜市正升腾着烟火气。穿花衬衫的摊主举着刚出炉的耳朵眼炸糕吆喝:“热乎的!就着河景吃,味儿更地道!”

岸边的亲水平台,早被夏夜焐成了热热闹闹的“露天茶馆”。

摇着蒲扇的“天津大爷”们围坐在小马扎上,裤管卷到膝盖,露出晒成古铜色的小腿。他们时而拍着大腿,讲起早年码头的趣闻;时而指着远处的游船,点评新款彩灯。天津话特有的俏皮儿化音混着爽朗的笑声,在晚风里荡出圈圈涟漪。

不远处的临时舞台上,驻唱歌手抱着吉他轻弹浅唱,姑娘小伙们席地而坐,有人举着冰啤酒跟着哼唱,有人踩着节奏轻轻摇晃,连晚风都带着歌声的甜润。

夏日海河上,游船穿梭往返,络绎不绝。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夏日海河上,游船穿梭往返,络绎不绝。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夜渐深时,海河的光却越发明亮。

游船的汽笛声、夜市的叫卖声、人们的谈笑声,都浸在这光影里,成了天津写给夏夜的注脚。而那8.2公里的“光影长卷”上,正续写着新的句子——关于一座城的过去与现在,关于本土与世界,关于所有在这夜色里相遇的欢喜。(张静淇、崔新耀、许维娜、张靖)

(责编:李丹、潘旭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