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綠盾”開啟 動植物和諧共生
人民網天津10月10日電 (張靜淇)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日,天津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規劃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委,召開天津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並組織走訪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實地查看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和成效。
天津,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態要素齊聚,北依燕山,具有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典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生物種質“基因庫”﹔濕地總面積達2956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7.1%,被譽為“華北之腎”,包括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近海與海岸濕地等5大類型,具有類型齊全、資源豐富、生態功能多樣的特點﹔天津的海灘是世界最著名的粉砂淤泥質海灘之一,坡度平緩、土質肥沃,具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
“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天津完善政策法規,實施重大生態工程,維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得到顯著提升。”市生態環境局二級巡視員、自然處處長祁磊介紹說,近年來,天津頒布了《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多項條例,修正《天津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天津市植物保護條例》,實施了875平方公裡濕地自然保護區升級保護、736平方公裡雙城間屏障區規劃建設、153公裡海岸線嚴格保護等“871”重大生態工程,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機制試點,探索生態空間監管“天津模式”。
隨著全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臨天津遷徙和停歇。走進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在綿綿的秋雨中,鳥兒悠閑自得。“為了給候鳥一個更舒適的‘家’,靜海實施了自然保護區‘1+4’規劃。”靜海區團泊水庫管理處副主任李艷寰說,其中,核心保護區圍欄封閉項目有效隔離行人進入核心區,消除森林葦草火災隱患,減少機動車輛燈光、聲音、尾氣對棲息鳥類產生不良影響,確保鳥類安全,同時還實施了團泊濕地生態補水工程,加大了水庫堤岸及水面環境清理保潔力度。據監測,今年春季,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候鳥總數為65000余隻,較2020年同期增長20%左右。
“秋冬季鳥類遷徙期即將來臨,我們將嚴陣以待。”李艷寰說,我們將開展不間斷巡查,對野生動物(野生鳥類)繁衍棲息地、遷徙通道、與周圍鄉鎮結合部、廢棄閑置房、偏遠隱蔽院落、養魚點、適宜下網捕鳥等重點部位進行排查梳理,聯合多部門針對獨流減河段下網捕魚、撈魚虫等影響鳥類棲息活動的違規行為聯合執法,為遷徙鳥類營造“安全驛站”。同時,加強與天津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鳥類遷徙活動觀測研究和學生實踐等活動,對鳥類數量種類實地勘察並登記入冊,依托院校科研力量和人才優勢進一步摸清轄區內候鳥遷徙棲息規律和特點,密切關注候鳥動態變化,做好鳥類遷徙安全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