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高質量打造科普教育基地 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孫翼飛、孫一凡
2023年01月30日13:22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你們知道是誰最早証明地球是自轉的嗎?是用什麼方法証明的呢?我們眼前這個超高的單擺就是復原了最經典的証明自轉的實驗裝置,它叫傅科擺。”隨著天津市濱海科技館講解員的介紹,孩子們仰起頭,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一個高達21米的傅科擺,並發出“哇”的驚嘆聲。

這是在濱海科技館孩子們探索科技知識的尋常一幕。濱海科技館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布展面積1.7萬平方米,各類展品近400件,內容涵蓋基礎科學、天文地理、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開館以來,該館通過系統打造豐富活動集合,融合沉浸講解、科學實驗、有獎競答等方式與游客進行趣味互動,贏得了市民游客的好評。

市民游客參觀濱海科技館。人民網 崔新耀攝

市民游客參觀濱海科技館。人民網 崔新耀攝

“孩子們來了還想來,有一個孩子已經14‘刷’了!”濱海科技館的工作人員說,為了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場館每年都要舉行幾百場活動,創新開辟精品研學路線12條,研發7大類、26組館本課程,288項科學實踐內容,持續豐富“探索+”系列科學營、實驗秀、晚間場等特色品牌活動。比如,2022年中秋節的密室古風主題《月桂樹之謎》夜游科技館活動,策劃思路為古風遇到科學挑戰,體驗更加豐富,現場的孩子們都說這可是勇氣加腦力的雙重大挑戰,太棒了。

走進天津自然博物館,一股磅礡大氣的自然氣息扑面而來。在這裡,可以看到海陸空各種動物制成的標本,觸摸距今數幾億年前的恐龍大腿骨,感受豐富多樣、神奇美妙的自然世界……

天津自然博物館始建於1914年,前身為北疆博物院,由法國博物學家桑志華創立。北疆博物院是中國近代早期博物館中兼具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幾大功能的博物館典型樣本,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國際一流博物館。它的建立,在中國博物館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目前,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動植物、古生物、地質學標本化石約40萬件,其中200件被列為國家一級標本。

“為加強助力‘雙減’政策,天津自然博物館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進校園,助力學校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充分開發學生思維和動手潛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天津自然博物館工作人員說。

天津自然博物館助力“雙減”政策,開展“第二課堂”進校園,學生變身小講解員,講述科學家的故事。天津自然博物館供圖

天津自然博物館助力“雙減”政策,開展“第二課堂”進校園,學生變身小講解員,講述科學家的故事。天津自然博物館供圖

“同學們,這位就是我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小講解員的生動講解,吸引了同學們認真聆聽。2022年,天津自然博物館將《百年科學砥礪奮進 百年精神賡續永存》主題展覽送進共建學校,學生們化身小小講解員,向同學們講述老一輩科學家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學生們通過參觀展覽,感觸頗深,紛紛表示:“我們不僅要感激科學家們的付出,更應該學習各位偉大科學家的精神,不懼困難,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將來也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造高質量科普教育基地,不僅要打造科普知識展示基地,還要讓孩子們融入自然,切身感受生命之美。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在動物園給動物投喂過食物呢?”“你們知道為什麼亞洲黑熊被稱為‘黑瞎子’嗎?”在紅橋區實驗小學聯合天津市動物園開展的以“保護動物,做值得信賴的朋友”為主題的動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動物園的講解員圍繞動物的外形、習慣等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熊科動物科普課。“今天我學習到了很多關於黑熊的知識,也知道了要科學文明參觀動物園,以后,我再也不亂喂動物了。”紅橋區實驗小學學生張弘霦說。

天津動物園工作人員走進校園,給孩子們帶去生動有趣的動物科普課,提升學生保護動物意識。天津動物園供圖

天津動物園工作人員走進校園,給孩子們帶去生動有趣的動物科普課,提升學生保護動物意識。天津動物園供圖

2022年中秋節,天津動物園舉辦“我為動物做月餅”中秋主題DIY月餅游園會,優先招募教師親子家庭為小動物們親手制作花式特色月餅。

“這些活動不僅向孩子們傳授了動物知識,增強了學生們探索動物世界奧妙的興趣。更是把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理念,深植到每個孩子心中。”天津動物園宣教科科長柴恭春說。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這離不開科學普及的支撐。被國家有關部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天津科學技術館一直備受關注。剛剛過去的2022年,天津科學技術館聯合高校教師開展線上直播公益科普活動,讓老場館煥發出新氣息。

學生參觀天津科技館。天津科技館供圖

學生參觀天津科技館。天津科技館供圖

“打造高質量科普教育基地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我希望今后場館不光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一個青少年科普知識傳播的場所,還是一個重磅科技類產品的發布場地,讓更多的人關注科技館、弘揚科學精神,同時體現科技館的核心價值。”天津科技館黨委副書記、館長韓晉江說。

2021—202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37家單位榜上有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認定,調動了天津市各界開展科普工作的積極性,發揮了社會主體在科普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培育了科普人才隊伍,涌現出一批特色鮮明、效果出眾的品牌科普活動。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工作通過引導品牌共建,擴增品牌科普活動影響力,發揮活動先導作用,推動相近空間、相似主題的基地開展科普協作,給具備優質科普展教條件的基地帶來人流,給‘小而美’的基地提供拓展工作領域范圍的機會,將進一步激活科普陣地資源,激發社會主體的動力、活力,極大促進科普工作的社會化、群眾化、經常化。”天津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陸為民表示,“科學普及,是科學認知領域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過程的完善。科普教育基地,是拓展科學見聞的重要科學文化陣地。未來,天津市科協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動全域科普向縱深發展,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全域科普“四全”格局全面升級,服務創新發展、服務基層治理、服務百姓生活,不斷提升科普公共服務能力,讓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為全域科普增加新的注腳,促進城市發展、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魅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孫一凡、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