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靜海區:從制造大區升級智造強區

3月6日,由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市網信辦、海河傳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見行動 看效果──2023區長訪談”播出第十二期,邀請靜海區區長曲海富走進節目,圍繞如何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招商引資方面尋求突破、如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等相關話題和大家深入交流,並回應網友提出的問題。
全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靜海區制造業形成一定規模,涌現出一批制造業企業,但對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智造強區的發展目標,存在著“傳統產業效益低、新興產業支撐弱”等問題。為此,靜海區圍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定出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持之以恆補短板、鍛長板。
“今年靜海區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加大‘鏈主’和龍頭企業培育和引進力度,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新建一批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實現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形成示范引領。大力發展綠色制造,鼓勵和引導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全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曲海富說。
加快引進大項目好項目
今年,靜海區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頭號工程”,錨定150億元目標,全力打好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組合拳”,不斷提高招商成功率、落地率和轉化率。
“我們建立了‘1+25’招商專職隊伍,每月至少外出招商3次。聘請110名各界人士作為招商顧問,提高招商目標項目源。同時,我們與梧桐樹、沄柏資本、海河基金等30多家招商中介簽訂協議,借助外部力量招大引強。”曲海富介紹說,靜海區成立了駐京招商指揮部,由1名區級領導常駐北京招商,積極承接優質制造業、科技創新資源和現代服務業項目,確保引進超億元北京項目10個,實現到位資金35億元以上。設立駐上海、深圳2個招商辦事處,定期開展推介活動,加強與中介機構、重點企業合作交流。
圍繞“3+5”重點鄉鎮園區,靜海區今年將實施園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供水、供電、路網、5G等基礎設施,同步完善雨污水、天然氣、通信等管線,做好土地平整,滿足熟地出讓條件。實施有條件的工業標准地出讓,對新建工業項目設定投入、產值、能耗和稅收等控制性指標,表明“畝均論英雄”的產業發展導向。
“結合靜海區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我們將全力抓好產業鏈招商,加快引進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輻射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曲海富說。
提高農技水平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今年靜海區將抓牢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新建高標准農田2.56萬畝。扎實做好春耕生產,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蔬菜播面穩定在8萬畝左右,產量達到29.5萬噸﹔生豬存欄18萬頭左右,出欄力爭達到25萬頭﹔牛奶產量力爭達到4.1萬噸,雞蛋產量穩定在1.4萬噸左右。
全面推進種業發展,積極創建以種業為支撐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優質強筋春小麥繁種基地建設,擴繁優質強筋春小麥新品種3000畝。推動智能農業研究院二期建設,力爭年底實現竣工投產。發揮現有國家級東旭奶牛產業集群、台頭西瓜產業強鎮和王口炒貨、羅閣庄梨“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升級,積極開展產業強鎮和“一村一品”示范村申報。
今年,靜海區將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規范土地流轉助力村集體增收”模式,建立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合作共贏機制。同時,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啟動36個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持續推進農村戶廁改造,新建農村衛生戶廁7200戶,普及率達到96%。(記者 杜洋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