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紅橋區:銀發紅馬甲 真情獻余熱

志願者維持體檢排隊秩序。
在天津市紅橋區西於庄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活躍著這樣一支志願者服務隊。該隊成立於2014年3月份,是天津市首支社區衛生服務志願者團隊。目前,這支隊伍共有14人,平均年齡73歲,成員一半以上是黨員。每周一到每周五,他們輪流出現在衛生服務中心,用一句句真誠的話語、一次次貼心的服務,為前來查體的市民提供細致耐心的引導和熱情溫暖的幫助。近日,記者走進西於庄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探訪這支“銀齡”志願者服務隊的日常。
志願服務不分年齡
早上8點,西於庄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院的體檢大廳內,已經排滿了前來體檢的市民。“大家先驗尿,再取號……”“您先來這邊抽血,抽完血再去排隊做心電圖……”幾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在現場忙碌著,提供發號、導診、維持秩序、陪同等服務。
在採血窗口前,體檢的老人已經排成了一列長隊。“現在人比較多,大家排好隊,很快就到個兒了……”志願者李全鳳和老伴兒郭學忠正在這裡維持秩序。當時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正在排隊,李全鳳馬上走到老人身邊,幫忙推輪椅,並挽起對方的袖子,准備採血。
李全鳳今年71歲,郭學忠74歲,是這支志願者服務隊中的夫妻志願者。雖然老兩口都已年屆七旬,但身體硬朗、熱情開朗。他們加入志願者服務隊以來,每周都來衛生服務中心執勤。
在心電圖室外,身穿紅馬甲的魏秀敏正在給剛採完血的老人排序。“您坐在這,等裡面出來一位您就進去。”“您得等胳膊不出血再做心電圖。”魏秀敏今年75周歲,幫抽完血的老人披衣服、拉袖子,拿棉簽按壓採血點,干起活兒來一點不含糊。“我可能比來體檢的人歲數還大,不過做志願服務不分年齡大小。”旁邊一位正等候做心電圖的老人感激地說:“特別感謝魏姐他們。有他們在,我們來查體特別舒心、便利!”
奉獻余熱用之不竭
西於庄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志願者服務隊的隊長,是今年76周歲的王志芬。做志願服務已經二十幾年,王志芬身上仍然有一股用之不竭的力量。策劃活動、組織活動、參與活動,她總能充滿精氣神。2021年,王志芬在家人的支持下,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她覺得這是她一生中能散發的最后一份余熱。
說到這支志願者服務隊,王志芬回憶道,退休后,她就一直在社區做志願服務,在街道社區“小有名氣”。后來,西於庄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到她,策劃組織成立一支衛生志願服務隊,引導患者就診、維持就診秩序、協調醫患關系。經過前期的人員篩選,2014年3月份,西於庄街衛生服務中心志願者服務隊成立,成員都是熱心參與社區活動、有奉獻精神的退休人員,其中有退休教師、退休干部、退伍軍人,而且都是社區各個文藝團隊的隊長、骨干,有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和責任擔當。
別看這支志願者服務隊成員少,但也是正規注冊的志願者隊伍。他們有專門的志願者手冊,人手一本,上面有志願者的簡歷,包括照片、姓名、性別、年齡等,還有服務的日期、時間以及服務內容和效果。
服務隊的副隊長閆瑞新今年70歲,她告訴記者,如今服務隊的志願者平均年齡為73歲,但到了志願服務崗位上,他們人人都能獨當一面。“我們這些老年人能夠盡自己所能幫助、服務更多的老年人,穿上紅馬甲繼續作貢獻、散發余熱,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覺得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架起醫患溝通橋梁
西於庄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勉告訴記者,西於庄街有常住人口5.8萬余人,其中60歲以上居民就有1.8萬多。他們承擔著為這1.8萬多名老人每年一次免費體檢的工作。自從成立了這支志願者服務隊,志願者們和院方緊密配合,不僅為前來查體的老人提供貼心的服務,而且志願者們經過醫院的定期培訓,還能給患者講解專業的醫療健康知識,消除居民的誤區、盲區和顧慮,提高患者查體、就診的滿意度。
“他們既是志願者,也是社區居民,同齡的老年人,能以街坊鄰裡的身份跟患者溝通,更容易讓患者接受。”張勉說,志願者服務隊用熱情周到的服務,融洽了醫患關系。同時,還能向醫院反饋居民患者的意見。“前幾年居民來醫院查體,需要上樓下樓跑好幾個地方。我們聽取了居民的意見,在后院開辟了一塊空間,打造了一站式服務的體檢大廳,這樣居民們在一個地方就能完成所有的查體項目,非常方便,居民們都很滿意。”(記者 劉波文並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