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產“小種子”迸發“大能量”
展會現場種業企業、科研院校、制種基地的種業專家與參會人員參觀並展開交流。 記者 潘立峰 孫立偉 攝
小站稻香飄萬家、衛青蘿卜享譽京津冀、黃瓜育種成果創新能力國際領先、強筋春小麥品種可替代進口、花椰菜品種打破國外壟斷並走出國門、肉羊育種走在全國前列、鯉鯽魚苗種致富全國養殖戶……
種子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近年來,天津聚焦農業高質高效,聚焦做強種業品牌,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集中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持續推進優良品種選育,努力把天津市建設成為國家種業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天津糧”“天津菜”。
昨天,2023年中國天津種業振興大會、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十九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2023天津國際種業博覽會隆重召開。大會展廳內,新品優質糧菜果蔬,目不暇接、精彩紛呈,大家品鑒新品,參觀交流,交易洽談,盛況空前。
在小站稻展台前,色澤飽滿、香飄四溢的小站稻米飯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品嘗。
“作為國家級水稻原種場,目前我們已育成推廣水稻品種38個,獲植物新品種權12項,發明專利3項。其中香稻品種津原U99是綠色高質量生產的香稻品種,其食味品質可與稻花香品種相媲美。2019年與五常稻花香、京西稻同獲‘嗑米2019中國大米食味品鑒’特A級殊榮。”市優質農產品開發示范中心副主任於福安介紹說,他們還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了“半彎曲重穗大粒粳稻株型育種”,攻克了“品質與產量、抗性與產量、大粒與優質”等多項技術難題,實現了優質、抗逆、超高產的高水平統一。
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市農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長期從事超高產、超優質和輕簡化的“兩超一簡”水稻品種創新及應用研究,目前已育成國審省審水稻品種50多個。
“2021年津粳優系列雜交粳稻中的噸糧稻5號在津實打實收畝產1049.15公斤,在天津首次實現單季稻噸糧田。最新育成的津越之光綜合性狀全面超越日本國際知名大米品種越光。以金粳818為代表的系列輕簡化直播稻品種在黃淮稻區年推廣面積1000萬畝左右,同類型品種推廣面積居全國首位,引領了全國水稻直播育種方向。”市農作物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學軍介紹說。
“聚焦市委、市政府組織實施的‘十項行動’,我們將繼續著力於‘兩超一簡’的品種創新與應用,依靠重大科技創新,促進天津水稻種植業轉型升級,推動天津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小站稻全面振興,讓‘中國田’用上更多‘天津種’,讓‘中國碗’裝上更多‘天津糧’!”劉學軍說。
在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展台前,眾多黃瓜新品種同樣吸引眾多參觀者。市農科院黃瓜所研究員、市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杜勝利介紹說,近年來,黃瓜所在深耕傳統育種技術同時開展細胞工程及分子育種技術研究,在國內首次建立了高效穩定的黃瓜單倍體育種技術體系。2012年在國內首次發現了黃瓜雄性不育突變株,精細定位雄性不育基因ms-3﹔系統地研究了黃瓜耐弱光能力鑒定方法﹔研發出利用分子標記技術進行黃瓜種子純度鑒定的質量檢測體系,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空白。
“現在我們在全國建有標准化示范基地22個、示范點66個,面積達1000余畝。為瓜農提供品種展示、種植技術推廣、技術咨詢、培訓服務。同時以點帶面,帶動廣大瓜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杜勝利說。
一直以來,市農業科學院菜花育種團隊,堅持自主創新,主持研制的多項菜花育種技術填補了我國的空白,使我國菜花育種技術躋身國際前列。
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德嶺介紹說,他們先后育成了“夏雪”“豐花”“津雪”和“津品”四大系列2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菜花品種,新品種推廣到全國20余個省市,累計推廣面積260多萬畝,創社會效益45億元,新品種佔我國菜花種植面積20%,改變了我國菜花優良雜交品種短缺的局面。其中“津品70”花椰菜在東南亞及巴基斯坦等國種植受到好評。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我市建成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並已完成10個涉農區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和2610家養殖場畜禽水產種質資源普查,審定登記農作物新品種96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授權的品種56個。
聚焦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瞄准農業高質量發展,我市持續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助力提升現代種業發展水平,為國家種業振興、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展示天津作為、貢獻天津力量。(記者 杜洋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