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寶地”景色新

春回大地,潮白河畔百花吐蕊。漫步天津市寶坻區,街道干淨整潔,交通暢通有序,小區環境宜人,公園綠意盎然,廣場人流不息,“紅馬甲”熱情洋溢……目之所及,春光無限,處處美景,文明之風,扑面而來。
文明,關乎城市形象,更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年來,寶坻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將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作為文明城區創建的“責任清單”,用人民群眾的“點贊量”檢驗文明城區創建的“含金量”,將文明融入城市肌理,讓文明之風浸潤“上善寶地”。
堅守為民初心 塑造城市之魂
創建文明城區是一項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
寶坻區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作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強頂層設計,堅持高位推動,廣泛發動群眾,每一步都充分彰顯“創建為民”的理念。
健全“1+8+2”組織架構,成立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指揮部、8個分指揮部、2個督導組。區委書記、區長任總指揮,有關區領導任副總指揮、分指揮長。全體區級領導包保,人大、政協督導組和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常態化督導工作。區主要領導同志帶頭定期深入各村(居)調研推動,向群眾匯報工作,傾聽意見訴求,現場辦實事解難題,帶動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城區建設。
按照國家標准和市委安排,寶坻區結合打造“樞紐之區、科創之區、生態之區、幸福之區”,制定下發了“三年行動計劃”“十大專項行動”等指導性文件,明確三年工作目標,組織實施“硬件攻堅”“禮讓行人”“樓門文化”“文明實踐”“示范文明”“規范停車”“街巷治理”“入戶宣傳”“門前三包”“煙頭清理”十大專項行動,建立清單、明確責任、跟進整改,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特別是針對環境衛生、小區管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等城鄉治理“頑疾”,完善領導包片督導督辦制度,區級領導帶頭包保24個街鎮,聚焦具體問題,堅持疏堵結合,及時調度通報整改,並建立長效機制。區相關部門每月明察暗訪,用腳步丈量文明。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從未鬆懈,人們切身感受到了寶坻區悄然發生的積極變化。
順應群眾期盼 成果普惠城鄉
文明創建,落實是關鍵。寶坻區把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解決群眾所需所盼所求上,讓文明城區創建的“大道理”化為群眾的“真實惠”,持續實施20項民生實事項目、“黨群連心、情暖寶地”主題實踐活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三美四鄉”工程……帶著感情、帶著溫度,讓曾經的“堵點痛點”成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支點”。
“以前住平房,冬天冷、夏天熱,生活非常不便。”搬進天悅園小區130平方米的還遷房,居民張博感受最深的是,環境好了,日常購物、孩子上學、就醫買藥更加方便,15分鐘生活圈,一家人滿滿的幸福感。走進逸城雅園小區,一位正在體育器械上鍛煉的86歲老奶奶與記者細數創城的好處和感受,幸福同樣洋溢在臉上。
如今,寶坻新城城中村和平房宿舍搬遷改造已經完成,近10萬名群眾圓夢新居﹔建成網紅打卡地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新建鈺鬆公園、龍潭公園等5個水系公園,又高標准新建一批口袋公園,讓市民推窗可見綠、出門能游園﹔投資600萬元完成了區圖書館遷址開放,建成京東大鼓藝術館、了凡紀念館、寶坻書畫院、桑梓書院、馬季藝術館等一批文化活動陣地,群眾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注重城鄉協調發展,加大對基層投入。全區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160所,新增學位2.15萬個﹔打造“15分鐘健身圈”,區級體育館和91個運動場館、25個全民健身中心遍布城鄉,實現了體育健身設施和器材全覆蓋。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衛生戶廁改造全面完成,提級改造鄉村公路110公裡,在全市涉農區率先實現“村村通客車”,65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建成403個美麗村庄、51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城鄉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黃庄鎮小辛碼頭村的村民李超,被家鄉的發展變化所吸引,果斷回鄉創業,農家院越辦越紅火,既帶領鄉親致富增收,又享受了親情和田園之樂。
截至2022年底,寶坻區先后獲評國家衛生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蟬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長安杯”……
凝聚民智民力 共畫文明“同心圓”
“想爭取多獻點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近日,來自寶坻區自強愛心社農民無償獻血志願隊的61歲志願者肖及祥,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無償獻血。由於年齡的原因,他退出了無償獻血的志願者隊伍,“雖然我今后不能再無償獻血了,但作為一名志願者,我還可以參加其他社會公益活動。隻要心中有愛,到哪裡都可以發光、發熱!”
一座文明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顏值”,更體現在“內涵”。
“善文化”是寶坻區的靈魂和基因,在了凡文化的影響下,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寶坻區注重以先進典型為引領,持續厚植市民的家國情懷和共建意識,運用各類宣傳載體平台,開展創建知識有獎問答、志願服務展示交流、“百姓大舞台”文藝匯演等各種宣傳活動,營造“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同時,連續開展五屆“身邊道德·感動寶坻”人物(集體)評選活動,群眾身邊好人不斷涌現,4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獎或提名獎,11人獲得天津市道德模范獎或提名獎,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261人被評為“天津好人”……“寶坻好人”,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在好人精神鼓舞下,群眾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高漲。寶坻區加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建成1個中心、24個實踐所、777個實踐站,形成“8+N”支專業志願服務隊、24支街鎮服務隊、800余支村居志願服務隊的三級志願服務網絡。涌現出了一家親志願服務社、渤海善行幫扶服務中心等1357個志願服務組織,以及“理響寶地”理論政策宣講、“陽光福樂多”助殘、“木蘭”巾幗、“桑梓大講堂”公益講座、天使傳遞健康、守護成長、“心暖心”心理輔導等93個特色志願服務品牌項目。寶坻區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寶平景苑社區、田麗超等先后榮獲全國學雷鋒“四個100”先進典型。
目前,全區注冊志願者14.88萬人,每年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達1.1萬余次,志願者的身影活躍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心,為這座城市注入大愛情懷,更為創建工作增添一抹暖色。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給城市洗臉洗心,進一步推進了經濟發展、優化城市環境、提升文化品位、造福廣大群眾。寶坻區將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道路上不懈奔跑,讓“上善寶地”的文明底色越來越鮮亮。(記者 孟若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