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態城交出環境保護“A+”答卷

記者從中新天津生態城獲悉,2022年,生態城大氣環境、水環境和聲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在“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獲得良好發展成果。
據了解,《環境空氣質量標准》發布十年以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京津冀大氣污染聯建聯防聯治不斷向縱深發展,生態城在地區生產總值、機動車保有量和人口數量均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大氣環境始終保持全市領先水平,更加彰顯了綠色發展底色。2022年,生態城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285天,約佔全年天數的78%,保持全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績。與2013年相比,優良天數幾乎翻了一倍。
2022年,生態城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8%,這也是生態城有監測記錄以來,年均值首次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改善成效顯著。與2013年相比,PM10、NO2、SO2、CO四項污染物年均濃度分別下降了53.4%、45.8%、79.6%和70.7%。其中,PM10、NO2、CO濃度達到歷史最優水平。
在藍天白雲日益增多的同時,生態城的地表水環境質量也在穩步提升。作為生態城水環境質量“國考”的重要點位,薊運河防潮閘斷面自2019年起已連續4年實現穩定消劣,入海河流水質逐年提升,2022年已達Ⅳ類水體要求,優於國家考核目標。
在改善區域內部水體水質方面,生態城從提升水體自淨能力入手,通過新建管涵、疏浚河道、水系連通等方式,把水體串連起來。目前,合作區和旅游區南部水系除故道河北段外已實現全部連通,區內地表水全面達到V類水體要求,以靜湖為代表的合作區水體和貝殼堤為代表的旅游區南部水體水質逐年改善。
在水系連通的基礎上,生態城堅持開展生態補水,利用污水處理廠出水作為穩定補水水源。此外,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也從2016年的33%提升到100%。生態補水和水系連通工程的實施提升了水生態容量和水體自淨能力,生態城還將加速推動故道河水系全面連通,同時實施旅游區域北部和漁港區域水系規劃建設,盡早實現河、湖、灘、海大循環大連通。
此外,聲環境質量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息息相關。據了解,2022年,生態城設立20余個噪聲監測點位,對聲環境質量進行了大力監管。生態城功能區噪聲總體達標率為95.8%,比2021年上升4.1個百分點。功能區內晝、夜間聲環境質量達標率總體穩定,為居民生產生活提供理想環境。2022年,生態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聲級為51.7分貝,環境噪聲總體為“二級”較好水平,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交通噪聲平均聲級為57.7分貝,中新大道、中生大道和中央大道噪聲強度達到“一級”水平。(記者 岳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